【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860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

2、。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

3、期4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5从战国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 )A察举制 B世卿世禄 C皇权独尊 D相权独大6“(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是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C充分的发挥了国家机构

4、的效能D君相权矛盾得以解决7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科举制( )A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B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8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C夺取诸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9“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1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

5、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B御史府内阁军机处C中朝御史府军机处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11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指的是( )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两府三司制1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

6、控制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14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B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D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151861年,维克多.雨果再给朋友的信中写到:“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军B

7、法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16“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 )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向清政府勒索赔款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18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咸丰年间户部银库存银数据(单位:万两)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19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

8、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对于此事一些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哪种观点最接近该现象所揭示的本质?( )A太平天国内部充斥争夺权力的斗争,完全抹杀了这场运动的时代意义。B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决定了农民战争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理想追求。C这一事件主要是由于洪秀全不理朝政导致了内部的分崩离析。D这一事件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直接导致了运动的失败。20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

9、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全面赞扬与肯定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周人统治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2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汉帝国的版图

10、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2)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简

11、要评价该观点?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

12、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018-2019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 史 答 案1A【解析】根据材料“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可知A项正确;B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特点。C是秦朝以后才有皇帝制度。D体现出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排除。2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

13、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3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世

14、纪是100年,一个年代是10年,所以公元前770年应该是公元前8世纪70年代,故排除ABD,所以选C。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这幅图显然反映的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A项是指宗法制的结果;C项是指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局面;D项是指北宋初的过度集权措施,ACD三项都有误,均可排除。图示表明,皇帝对中央官员和地方郡守、县令直接任名,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5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汉时期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政治制度,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是汉代官僚体制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世卿世禄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秦汉以来的官僚体制是以维护专制皇权为核心的,故D项错误。6C【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