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815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7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习题课件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入境始与亲,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十一),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作家、教育家。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作者简介,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中国处于特殊困难时期,作者要通过对一辆纺车的歌唱,号召全国人民继承、发扬延安的革命精神和传统。,追溯背景,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是作者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代表作。作品满怀激情地歌唱了纺线的乐趣和劳动的愉快,赞美了延安军民的劳动创造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从而从一个侧面生动地

2、反映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语言特色,这两段文字运用诗化的语言将很平凡的纺线劳动写得充满诗意,字里行间充盈着因劳动而产生的喜悦之情。作者用“成熟了的肥桃”和“果树”上的“果实”比喻沉甸甸的“线穗子”,用“白鹤晾翅”“舞蹈”比喻纺线的优美姿势,把这特定时代的纺线劳动美化到了极致;以“骑士对战马”“射手对良弓”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纺线人对纺车的深厚感情。这既是普通劳动者收获劳动果实时的喜悦,又是战士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殊感情,同时也包含着劳动者因自身能力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而产生的自豪感。,【附】 吴伯箫的散文 吴伯箫一生专注散文创作,发表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潞安风物出发集北极星忘年等集子中。 他的散文不论是怀念延安生活,还是倾诉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都宣扬了继承革命传统,促人积极向上的主题。 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主题。如记一辆纺车中,从“农村用的手摇纺车”引申出“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吴伯箫一般不即兴成文,而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感情之后,再回过头来,追述从前的经历。因此,他的散文在平淡的叙述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像他亲身经历的延安生活,是15年之后才写成散文的。这样写成的作品,经过一番回味、提炼之后,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确,片面感受便汇成了完整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