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810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对勾》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六)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济南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 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

2、造出蒸汽机。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

3、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15分)答案:(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问题: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影

4、响: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解析:(1)依据材料一“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的信息并结合古代科技特点归纳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对世界经济

5、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2(12分)(2018汕头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

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示例二:论题: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主要明确提供材料的内涵,本题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围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可以得出“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依据所学,从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角度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