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0684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12,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12,考 情 分 析,考 点 梳 理,提 分 技 巧,专 题 训 练,2,3,4,1,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考点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诗鉴赏考查的常规题型,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试题中常见的有“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手段”“表达技巧”等表述方式。,(2)在高

2、考中,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即仅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板块一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下面分别加以讲述。 考查角度(一) 直接抒情的考查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

3、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直接表露出来。,【例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第二、三两联主要是运用什么抒情手法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_,【答案】 第二、三两联主要运用直接抒情来抒发夜宿所感。二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

4、在凄寒之中,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颈联写忧国之思,出句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对句写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窗外映入诗人眼帘的,也是一片凄凉的景色。,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 _ _ 【答案】 直抒胸臆,作者以“故人何在,

5、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考查角度(二) 间接抒情的考查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即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下面将间接抒情的常见方式加以说明。 (1)即景抒情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诗人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

6、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3)寓情于景(移情于景) 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晚唐张泌的边上写到:“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暮烟”、“秋草”是没有感情的,所谓“愁”“恨”是诗人感情寄寓或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上。姜夔的扬州慢写到:“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是没有感情的,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寄寓或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之上。,(4)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托物

7、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这首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品格。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5)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

8、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的第三句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6)即事抒情 即事抒情又叫借事抒情、叙事抒情,是指通过交代有关情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眼下正是江南

9、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抒发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7)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为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生活在那个时期,心中积郁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10、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例题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_ 【答案】 这句诗采用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使那本来很美的“满川风月”也是一派愁容。这一江风月的悲愁,正是诗人愁情的外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

11、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估客:商贾。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这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_ _ 【答案】 愁的原因:羁旅漂泊,思乡盼归;家业荡尽,功业落空;战乱未平,国事堪忧。第三联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以秋色烘托羁旅之愁,以明月衬托思乡之情。第四联直抒胸臆,表达厌战、忧国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

12、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元丰中作者用边帅高遵裕,管勾机宜,从军守灵州,因赞画无功,作诗讥讪,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阳关: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此词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_ _ _ _ _ _,【解析】 解题时,首先应明确该句写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很明显,词的开头与结尾都写景,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应该与写景有关,考生分析与写景有关的表现手法,得出借景抒情的手法并不难。其次,结合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即明确作者借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 开头和结尾均运用了借景抒

13、情的手法。开头呈现的是一幅萧疏的画面: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表达了作者失意惆怅的情感。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板块二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可参见第一部分,这里重点介绍古代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说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2)比拟 比拟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

14、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通过比拟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3)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4)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