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8讲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679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8讲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8讲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8讲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8讲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8讲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8讲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讲人类与环境1.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但它却有一定的价值。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不包括()A.防止水土流失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C.可能有药用价值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答案D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体现在: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或者可能有药用价值。若其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则会减少生物多样性,故选D。2.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多选)()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

2、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答案AB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相关知识。从环境条件分析,露天堆放会导致水分不足,水泡处理会导致氧气不足,土埋处理时空气和水分条件较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故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因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活动增强,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下移趋势;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低于厌氧性微生物。3.人口剧增可导致的后

3、果是()A.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B.淡水资源日益丰富C.人均粮食资源日益丰富D.能源需求量不断下降答案A人口剧增可导致的后果是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故选A。 4.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B.化工废水大量排入湖泊C.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答案D生活污水和化工废水的排放、原油泄漏等都会引起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则有利于改善环境。5.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多选)()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

4、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C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水体富营养化、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由图中信息可知,影响该水体中藻种类数和藻浓度的重要因素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温度,A正确;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优势藻类蓝藻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而其他藻类相对处于竞争劣势,可能导致某些藻类死亡,从而导致藻的种类减少,B错误;在藻类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浮游动物种类数主要和藻的种类数有关,夏季藻种类数最多,因此浮游动物种类也可能最多,C正确;在能量流动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不能说明浮

5、游藻类中的氧元素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D错误。6.(2016海南单科,20,2分)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答案C生物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故将某生物转移至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生物体无法生存。人工繁殖濒危大型食

6、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7.(2018北京理综,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3)

7、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下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答案(1)生产者(生物)群落(2)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3)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比例(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

8、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