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行为障碍.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160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行为障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情绪行为障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情绪行为障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情绪行为障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情绪行为障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绪行为障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行为障碍.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别说我是坏孩子,情绪影响行为?,行为改变情绪?,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概念: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指他们的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具体含义,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3.在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别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如焦虑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有无意识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的孤僻感。,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症状,1.冲

2、动性、攻击性的反应 2.孤独与退缩反应 3.学习障碍 4.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5.反社会行为表现,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一)认知的不协调 1.认知过程与内容的不协调,包括思维缺失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 挫折感的不断增强 (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思维缺失,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思维所占比率较少,记忆不能为思维提供充分的信息,感知信息在认知决策中所占比率较大,导致理智缺失现象。 认知偏差,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对问题及问题情境错误地信息加工和解释,导致错误的判断。,自我中心倾向严重,自我认识能力

3、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缺乏调节和控制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成因,1.生物因素 包括遗传、脑损伤、孕期卫生等 2.心理因素 包括认知、情感、个性方面 3.社会因素 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五、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一、焦虑症 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共同点是存在担心或害怕的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如出汗、叹气式呼吸、心跳加速等,(一)广泛性焦虑 担心的内容较自由化,如对自身行为、形象和能力的担心,包括对过去的事和未来的担忧,如将至的考试、社交事件或公开表演等,常有焦虑的躯体症状,如喉部异物感、头痛、头晕和胃肠道症状

4、等,常合并其他焦虑障碍。,治疗: 家庭认知行为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修正父母 的期望,对儿童行为作出恰当反应,不强化儿童的焦虑,(二)分离性焦虑 是与亲人分离时的急性、期待性的焦虑。最早发生于6-8个月的婴儿,3岁后,当儿童能理解与亲人的分离是暂时的,这种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焦虑就消失了。 显著表现是:功能损害,如拒绝上学,有时也能去上学,但因为担心不幸的事降临到亲人而无法集中思想。常并发其他焦虑障碍和抑郁。,治疗 环境精神教育:教育家长,让儿童渐渐回到学校,与学校联系,在儿童感到痛苦时就地提供帮助。如果父母有明显的焦虑,应对父母进行治疗,教会处理儿童焦虑的方法,不至于在拒绝上学的儿童面前不知所措。

5、,(三)社交恐怖症 临床表现:对陌生社交场所的过分紧张和害羞。羞于与不熟悉的同伴或成人接触,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们与亲人和熟悉的同伴关系良好。患儿会逃避特定的陌生的公共社交场所。幼儿社交恐怖症的极端表现是选择性缄默,即儿童只与家人和朋友说话。,治疗: 逐渐暴露法、学习社交技能、自负训练、放松训练和针对担心遭受拒绝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等,(四)恐怖症 对某些物体或环境的异常恐惧,伴有焦虑情绪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并有回避行为以期达到解除恐怖所致的痛苦,治疗: 行为干预,通过逐渐想象或真正的暴露来脱敏,二、强迫症 儿童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种心理障碍,临床表

6、现 1.强迫思想:对烦恼和无意义的经历反复怀疑、思考、意向和想象 2.强迫行为:通过程序式的刻板、重复、有目的和意向性的行为对强迫思想作出应答。 强迫思想和行为都是无理性的,有时具有极端伤害性,85%以上的强迫症是因为惧怕不清洁而出现的强迫洗手或洗澡。,合并症 75%的强迫症患儿至少合并一种精神障碍,其中25%伴饮食障碍,30%伴心境障碍,20%伴焦虑障碍,12%伴恐怖症,20%伴惊恐发作,治疗 1.精神教育:帮助家庭认识疾病,为患儿提供支持,帮助重返正常生活轨道 2.行为治疗:逐渐暴露法,减少保持强迫行为的内在担心和害怕,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

7、力集中困难、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六、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临床表现,1、注意障碍(是本病主要症状) 不能专心听课、做作业也心不在焉,丢三落四,容易因外界刺激而转移注意力。程度轻者对某些感兴趣的活动,重度者对任何活动都表现注意涣散。,2、活动过度与好冲动 从小起就特别好动,不论在家或在校都格外兴奋多动。不能安静听课,不遵守课堂的秩序和纪律,常干扰别人。 活动具有冲动性的特点,表现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常会做出不加思考的举动,易激惹或冲动,不顾后果。情绪不稳,一些小事就发脾气或叫喊、哭闹,3、认知障碍与学习困难 本症患儿大多数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

8、过度而影响学习,造成学业不良。少数多动症患儿表现有视听或视运动功能缺陷,动作技巧方面笨拙、不协调。,治疗,(一)家庭疗法 父母注意自我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避免对患儿歧视、惩罚或其他不当的教育方法; 使患儿提高学习自觉性,克服注意涣散和多动; 合理安排孩子日常作息时间,动静结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心理治疗,1、行为疗法: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及时对患儿的行为予以正强化或负强化,来改变行为模式,建立新的有效的行为。 2、认知疗法:解决患儿冲动性情绪、行为的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估计自己行为的后果,选择恰当的行为。 3、感觉统合治疗,(三)药物治疗,1、中枢兴奋剂(治疗多动症首

9、选药物) 哌醋甲酯又称利他林(ritalin), 有效率约为75-80。初始剂量5mg/日,最大剂量40mg/日。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抑制多动、冲动、减少行为问题。 苯异妥因又称匹莫林(pemoline),少数有肝功能损害。初始剂量5mg/日,最大剂量100mg/日。 苯丙胺(amphetamine)又称安非他明,常用剂量20mg/日,最大剂量40mg/日 中枢兴奋剂常见的副反应为食欲减退、腹痛、头昏、失眠等症状。一般无须特别处理,或可调整服药时间,如饭后服药可减轻消化道副反应。 2、三环类抗抑郁药 非首选,当中枢兴奋剂无效或合并抑郁症、品行障碍、抽动障碍时选用。 代表药物有:米帕

10、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初始剂量25mg/日(bid),每3-6天增加1mg/kg体重,最大剂量100mg/日(疗程1月以上)。 3、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clonidine),适用于合并抽动症状、攻击行为、对立违抗行为及失眠的多动症患者。,二、品行障碍,概念:是指儿童少年反复出现的持久的严重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品行障碍包括: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临床表现,1、反社会行为(违反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逃学、出走、外宿、盗窃、抢劫、强奸、虐待、伤人、纵火。 2、攻击性行为(对他人的攻击和对财

11、产的破坏):分为言语性攻击(女性)和动作性攻击(男性)。包括打架、虐待(弱小、残疾人、小动物)、损坏公共财物。 。,3、对立违抗性行为: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不理睬或拒绝成人的要求或规定,因自己过失而责怪他人,与父母老师对抗争吵,故意干扰他人或违反规定,治疗,心理治疗 1、家庭治疗:改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减少家庭内生活事件、父母不良行为。 2、行为疗法:正负强化,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正常行为模式,促进社会适应行为方式的发展。,3、认知疗法:患儿不能很好的运用他们的认知能力去遏止不良行为的出现,认知疗法主要是改变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后果并寻找解决的办

12、法,从而减少不适当行为的出现。 4、内观疗法:患儿通常有很强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自私自立,缺乏同情心,好指责和支配别人,招引别人注意)。,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1.老师:“你知道吗?你做事这样冲动是不行的” 认知疗法 2.(小孩在摔书包)妈妈:“让他去” 宣泄治疗 3.(学生上课随便下位讲话)咨询师:“你这样做只是想让老师注意到你,对吗?老师最喜欢认真听讲的孩子了” 心理动力疗法,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案例:陈澜是一个10岁男孩,四年级,智力正常。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经过了解,知道他很希望班级墙上的红五角星,于是老师和

13、他订立口头契约:若做到一节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经观察,平均每节课插嘴46 次)少1次,可得代券1张;少2次,可得代券2张,以此类推,3张代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1次,则罚代券1张,以此类推。过了两周,陈澜每节课插嘴次数下降到平均每节课35次,第二周23次 。 (强化法),环境改变,是通过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如家庭境况、学校或班级、周围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改变。 家庭治疗法也是环境改变的一种重要的模式。 案例,案例:晓明的家长刚签订离婚协议,抚养权归晓明妈妈。当天,晓明妈妈便一直在数落前夫,要晓明努力学习为妈妈争气,不要让爸爸笑话他们等等。夜晚,才读学前班的晓明怎么都睡不着,因为他想不通为什么爸爸很疼爱他,妈妈却说爸爸坏呢?到底是谁对谁错呀?,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