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0117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农具的改进: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4.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5.农作物:西周时期,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6.影响:农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史料记载:

2、“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样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什么时期? 提示:刀耕火种。原始农业时期。,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垄作法。 (2)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

3、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耕作制度 (1)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上图描绘了我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该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哪一特点? 提示:注重精耕细作。,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春秋

4、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 (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评价 (1)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2)局限性:经营规模很小,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农

5、业的什么生产组织形式?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2015课标全国)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

6、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生产情况。材料信息强调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实质上是在肯定小农经济对农耕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所以C项正确。春秋末年,铁器与牛耕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故可以排除。农业收益的增加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期

7、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所以B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且有脆弱性的特点,再加上其土地私有,容易导致土地兼并,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增长,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C,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下面图表是对我国古代经济的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 ) A.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 B.标志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 C.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D.奠定了我国古代产业结构的基础 解析:这一转变是我国古代采集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仍然是石器或者骨器,土地公有。因此,A、B、C三项的表述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以

8、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1.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生产力的一次飞跃,直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荒地的开垦和私田的出现,从而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2.铁犁牛耕的出现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4.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史料一,史料二,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研读:史料认为“宗庙之牲”转变为“畎亩之勤”,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经出现。,史料一,史料二,史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研读:由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