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847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高中语文 第12课《鱼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不好谒人贪过客,惯迟作答爱书来” 表达人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又不肯付出的微妙心态。我们渴望关爱,可感情是相互的,我们也应该付出,春节就快到了,同学们 想通过什么方式向远方亲朋好友表达思念之情呢?,作 者 简 介,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何为鱼书?,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

2、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书信的美称,雅笺、素书、尺素、华翰 雁足、雁羽、雁帛、雁书、 八行书,书信名称种种 1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

3、意隽永的书信作品。,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

4、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小书,称答复的书简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此外,如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以及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等,也都用作书信的代称。再如,称亲笔书信为手书、手札,称简短书信为短简、短书,2.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

5、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尺,一般书信宽不过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或作画用。一般信

6、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宋凌云偶成,重点字词: 更(gng)易 无垢(gu) 咫(zh)尺 漂泊(b) 融洽无间(jin) 隽(jn)品 恶札(zh) 信笺(jin) 翘(qio)首云天 一枝之栖(q),三、词语辨析 (1)行迹形

7、迹 行迹:比喻行动的踪迹。 形迹:人的神色、行为流露的迹象。指礼貌、规矩。 例:他见自己_败露,转身溜走了。 正因为我们本是神交,不必拘泥_。,行迹,形迹,(2)精致精制 精致:形容词,表示制造精巧细致。 精制: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 例:在生橡胶里加硫磺_,就成普通橡胶。 这个工艺品很_,从它的做工中可以看出它价格不菲。,精制,精致,(3)素昧平生萍水相逢 素昧平生: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例: 虽然我们_,网络却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即使是_之人,在困境中也应该相互帮助,何

8、况我们是朋友。,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四、词语释义 光怪陆离:_ 扣人心弦: _ 意气相投: _ 千里暌违:_ _,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形容诗文、演讲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分离在千里之外。暌违,分离;不在一起(旧时书信用语)。,推心置腹: 推诚相与: _ 分道扬镳:_ _ 名落孙山:_ _ 无巧不成书:_ _,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指以真心诚意与他人相处。诚,相信。,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没有巧事就编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一枝之栖:_ 摇尾乞怜:_,形容极

9、小的栖身之地。,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初读课文,要求: 自主阅读,感受全文,分析作者对书信的态度和看法,喜爱、怀念书信的原因,并将相关语句和自己喜欢的词句画上记号,做好旁批。,概括文意,促进友谊的形成 表达离愁别绪 人们之间心灵的沟通,书信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书信能给人们带来乐趣,书信的作用,独特的经历:,因为志趣不同,与朋友分道扬镳 无名歌手的曲折际遇 匿名信中的辱骂,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蕴藏着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品读课文,敦厚善良、热情的帮助、真挚、好朋友:关系很好 思想信仰、分歧、隔阂、志趣不同:友情元素 永远不能忘怀、抱憾、无可奈何:对崇高友谊的向

10、往与追求,1.作者和他朋友的关系如何?对他们两人的分道扬镳你是怎么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俞伯牙与钟子期,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品读课文,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朋友间的奇缘异遇,引出下文对这个表面看似巧合的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存境遇的思考。,2.你怎样理解“这确是一种巧合,在背后穿线的是生活问题”这句话?,品读课文,“但是这种恶札,却只能算是例外。不过世乱

11、如麻,人情鬼蜮,例外的事着实不少。” 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将个人的特殊遭遇和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 对用书信卖国求荣等社会病态进行批判,这样写使得作者的思想内容更深刻,这就是“平凡之中见新意”的写法。,3.作者是如何让我们认识到那个世界的不合理和社会的病态的?,探究质疑1,鱼书雁足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的生活,那种企盼来信的焦苦,那种接读来信的喜悦,那种深夜写信的温馨,都在悄悄远离我们的心头。难道未来的天空将会只有电波的传递而消失鸿雁的往来?对此,你怎么看呢?,不老的书信,不变的情怀,书信有时空差距,情感交流更具体细腻。等待收信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书信是最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书信有鲜活

12、记忆,延伸过去的时光。 书信是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探究质疑2,实际生活,觉得很平凡,没新意;自己想象来写,又觉得不真,很虚假。这是绝大部分同学写作中遇到的难题。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所学文章探讨:作家是如何做到“平凡之中见新意”的?读了他们的文章后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开掘出关于社会、人生、文化方面的思考,揭示出或深刻、或独特的意义。“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启 示,课后作业,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写封信,重温写信收信带来的温情和欣慰。 阅读迟子建散文远去的邮车,比

13、较课文内容,思考文后的问题。,作者珍藏亲友来信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其中也有些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作者提到了那些“人生小景”?请同学们给它们拟小标题。,友情难在/友情聚散 无巧不成书 /书信回归 匿名恐吓/ 匿名信,积极方面:传情达意人类美好情感的象征,消极方面:为人利用破坏人类的真挚情感,鱼书,讨论交流,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采用便利的现代通讯手段进行情感交流,但仍然有人通过写信的方式维系人与人的情感,现在 请那些有过写信和收信经历的同学来谈谈他们的感受。,总结:电话方便、快捷、真实可感,一次性交流,交流直白口语化,但是时间的长河总会不经意地洗涤掉那些五彩斑斓的话语。 写信和收信都是愉快的事。

14、虽然它耗费人的心血和时间,但正因如此,才让我们期待,让我们保留生命的痕迹,让我们愈发珍惜感情。 方式总有优劣,情感是真,重视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就会感受到温情和欣慰。,品味语言,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作者取“门前冷落”之孤寂、冷落的意境,表达他的心境.,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心驰神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此句化用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原诗表达游子盼望归后与爱人一起“共剪西窗”的美好愿望。作者化用来表达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品味语言,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这一句话文白兼及,舍弃了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