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783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读懂文言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课件 新人教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读懂文言整体阅读,把握大意,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专题微语, 整体阅读:五种方法,三个步骤, 人物传记:掌握特点,明确任务,栏目索引, 整体阅读:五种方法,三个步骤,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

2、。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

3、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二、阅读方法和步骤,(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有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信息筛选题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文意概括题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其余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

4、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其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2.阅读步骤 (1)粗读。概览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2)细读。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重要信息”主要指传记中传主的姓名、官职、事迹等情况,议论性散文中还包括表明观点的词语。“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

5、”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别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跨“难”。对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 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3)做题读。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要读哪些文字。这遍读特别重要,一定要细读、精读。,返回, 人物传记:掌握特点,明确任务,1.选文特点 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

6、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一、掌握传记特点,2.内容特点 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 人物的基本情况。 人物的主要事迹。 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

7、内容:a.作者的直接评价,b.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c.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3.形式特点 (1)结构与线索 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

8、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用语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

9、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1.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等。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

10、。考试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二、阅读传记要明确的三个任务,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而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而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从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常、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课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

11、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着对事件的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2013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杜慧度,交阯人也。本

12、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三、传记阅读实例指导,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

13、,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

14、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第一步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1.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2.细读文段: (1)圈点出传主杜慧度任职的时间、地点及所做的主要事情。 答案 (示例)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义熙六年,被推行州府事,不就。 义熙七年,任交州刺史,率众平定了卢循叛乱,被封龙编县侯。 高祖践阼,被封辅国将军,率众南征林邑,使林邑投降。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岁。,答案,(2)圈点出标明杜慧度性格作风方面的词语。 答案 (示例)俭约质素,为政纤密。 (3)概括出杜慧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

15、品质。 答案 (示例)杜慧度在任交州刺史和被封“辅国将军”期间,凭借出色的才能先后平定卢循叛乱、降服林邑。 杜慧度军事上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为政上细致绵密;为人谦逊而顾全大局,生活上俭约质素。,答案,第二步 细读做题 1.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 B. C. D.,解析答案,解析 本题从人物的军政才干角度考查信息筛选。 第句写杜瑗依靠计谋取胜,有军事才能。 第句是杜瑗斩杀反叛的卢循的使者,说明他对朝廷的忠心。

16、 第句说杜慧度积极抵抗叛军,但不能看出他的军政才干。 第句是说杜慧度运用战术破袭叛军,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第句是说叛军战败而逃,卢循死亡。 第句是说杜慧度重视教育,具有政治才干。 答案 B,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 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 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 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 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 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 人薪俸赈济灾民。,解析答案,参考译文,返回,解析 本题从曲解词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