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9489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透镜,漂亮的照片,一、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底片,照 相 机,镜头,快门,机壳,讨论与交流,照相机是如何工作的?,摄影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有一层感光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照片。,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1.像比物小还是比物大?,2.像是倒立还是正立?,3.像和物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回答问题,照 相 机 的 原 理,A,B,A,B,镜头-凸透镜,胶卷-光屏,1、照

2、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屏幕。,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倒立 缩小的实像,3、物距大于像距,像和物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物距,像距,镜头(凸透镜),反光镜,光源,投影片,投 影 仪,一、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反光镜的作用,投影仪的原理,A,B,A,B,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成像特点: 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像和物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平面镜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投影仪的使用,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的屏幕上,投影片要倒放,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么放?,放 大 镜,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位于透镜的同侧。,放大镜实质就 是一个凸透镜,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放大镜成像原理,生活中的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4实像和虚像,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4实像和虚像,照相机成实像,投影仪成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平面镜,它们所成的像是虚象还是实像?,4实

4、像和虚像,平面镜成虚像,放大镜成虚像,4实像和虚像,实像与虚像的比较,能,不能,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都位于凸透镜同侧,照相机 投影仪,平面镜 放大镜,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_、_。,小 结,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_、_、_。,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_、_、_。,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的像,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像,投影仪的像,“眼睛受骗”,当堂练习,答案:D,答案:B,答案:C,课堂练习,4. 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个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 ) A.放大

5、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潜望镜 5.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可以看到指纹( )(填“放大”或“缩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树,可以看到树的( )的像。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虚像 B.眼睛不能直接看到实像 C.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可能是虚像 D.能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B,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放大、缩小)的像。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到胶片的距离。,凸透镜,缩小,镜头,3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像,这是由于光的_射现象的结果。,放大,虚,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