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231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定高考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情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分析,从近几年高考看,本章主要考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森林和湿地的生态效应。尤其以我国西北地区图为载体,以荒漠化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荒漠化问题及采取的对策。预计今后高考将会有以下趋势: 以我国或世界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撒哈拉地区的沙漠化;云贵高原地区的石漠化;亚马孙地区、刚果盆地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破坏;东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退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

2、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生物入侵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复习方法指导,本章内容是地理学科知识点的极大拓展和延伸,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图表文结合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简单的图表文可立刻使各种复杂的关系一目了然,特别是因果关系。在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应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

3、效对策。 其次,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另外,还要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考纲解读,知识框架,第 1 讲,解读重点知能,突破考试技能,感悟高考真谛,梳理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一、 荒漠化 1. 概念:发生在 干旱 、 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 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 过程: 4. 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和 次生盐渍化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的地区,属于非季风区。

4、 2.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3.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4. 气候异常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 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 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知识拓展 掘井带来的影响,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1. 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 荒漠化的防治,特别提醒 虽然在防治荒漠化的原则中有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要求,但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治沙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以“防”为主,只是有重点地治理已遭沙

5、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此强调“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要防与治并重”是不合理的。,解读重点知能,知能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典例1: (2013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

6、素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1)D (2)B (3)C,知能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典例2:(2014广东高考)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 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D,知能点三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

7、,被雨水冲蚀,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成因、危害、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典例3:(2013江苏高考)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 水平梯田 B. 坡式梯田 C. 隔坡梯田 D. 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 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特别提醒: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我

8、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1)C (2)A,突破考试技能,技能归纳 分析生态问题的一般思路 典例: (2014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

9、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10、,技能解密: 一个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把环境问题孤立起来,应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在制定对策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 根据区域具体环境问题确定措施 即根据一个区域出现的环境问题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因此采取的措施不仅包括

11、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采取的相应对策,也要控制人口增长。 2. 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再如西北地区荒漠化和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都有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都应该有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对策。,3. 根据具体区域的特点确定措施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内陆干旱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绿洲地区采取生物措施,缺乏水源地区采取工程措施(沙障工程)。同样是生物措施,但是在

12、绿洲的不同位置又采取不同的措施: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绿洲前沿地带乔灌结合的防护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同样是植树种草,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不适宜植树,应该退耕还草,而西北地区可以退耕还草、还林。,感悟高考真谛,(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 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 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 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 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 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

13、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答案: 1. A 2. C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2010年,该流域耕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而林地比重大幅度上升,所以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第2题,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变化。总体来看,该地森林比重在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1998年以前,林地比重增加幅度较小,1998年以后,林地比重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明显。,(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35题。 3、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

14、 气温分布图 B. 降水量分布图 C. 工业分布图 D. 旅游景点分布图 4、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 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5、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区域研究的方法、水土流失的特征及成因。第3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

15、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因此研究水土流失需要先收集上述资料。第4题,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一定要在流域出口处收集。第5题,水土流失一般的分布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 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405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 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应该较小,当坡度大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迅速增大,当坡度达到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一般情况下45坡面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如下图所示:,答案: 3. B 4. D 5. A,近几年高考多通过区域图、柱状图、曲线图、数据表格

16、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生态问题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伊金霍洛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南缘,读“伊金霍洛旗草场理论载畜能力与实际载畜量动态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伊金霍洛旗草场理论载畜能力与实际载畜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草场环境压力较大 B. 理论载畜能力最低值出现在1960年前后 C. 超载率最严重的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牲畜超载的状况呈愈加严重的趋势 2、造成伊金霍洛旗草场实际载畜量动态变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过度放牧与草场管理、利用水平落后 B. 当地群众环境意识淡薄、资源保护观念差 C. 片面追求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和短期内的经济效益 D. 过度灌溉造成草场质量退化,答案: 1. C 2. D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曲线图的判读。 20世纪50年代末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