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8628741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从哪里来?,人类从哪里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教学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

2、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 1、运用比较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要是有人问你:“现在世界上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一定觉得他问得好笑。“谁不知道人都是父母生的!这是常识。” “那么你的父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我的父母的父母生的。” “你的父母的父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也是很明白的,又是

3、他们的父母生的。” “且慢。照你这样一代一代推上去,世界上最早的一代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谁生的呢?” “啊!” “能回答吗?” “不能。” “是的,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么好回答了。” “可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离开现在已经很久很久,谁能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科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几节课里就要来回答这个问题。,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进化论的建立者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对进化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它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并列为19世纪的三大自然科学发现。,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现代类人

4、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别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二、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别,大猩猩 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黑猩猩 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 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云南省,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这四种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森林古猿分布于非、亚、欧地区, 尤其是非洲的热带雨林,现代类人猿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 类人猿的

5、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 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再次观察比较这四种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来回答如下问题。,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 (3

6、)脑发育的程度不同。人脑的容量约为1 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思考:,三、森林古猿的特点,森林古猿,古人类,现代人类,古类人猿,现代类人猿,森林古猿的进化历程:,在地面生活,直立行走,生活在森林中,四、人类的进化过程,1、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这说明了什么?,1、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

7、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资料分析,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fossil),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约旦河谷,莫桑比克,东非大裂谷,露西,东非人,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是怎样的?,讨论,就“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

8、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东非人”,图中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北京西部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及头部复原图,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示意图,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示意图,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从童年时代自然界的弱者变成了强者。,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体形和运动方式:,制造和使用工具:,着衣:,使用天然的工具,到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直到

9、制造和使用各种复杂的工具,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课后练习P6-7,1.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2. 1000万-2000万年前,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能够不断的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其他生物的原因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够

10、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代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上述这些都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的生物。,5.人类应当视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同自身一样,都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对于人类的近亲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人类更应当加强保护,如大力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等等。,随堂练习,判断: 1.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

11、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 2.现代类人猿可以进化成人类。( ) 3.人类和长臂猿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 ) 4.大猩猩和金丝猴都是属于类人猿。 ( ),1.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猕猴 B.长臂猿 C.恒河猴 D.大叶猴 2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3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特定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 A.造山运动 B.气候变化 C.森林减少 D.恐龙灭绝,4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5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长臂猿 B.森林古猿 C.猩猩 D

12、.黑猩猩,6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主要是直立行走。(2)_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_类人猿脑的重量约为500克,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重量约为1500克,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拓展探究,制造工具能力,运动方式,脑发育的程度,8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A.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9简要说明在现代地球条件下,类人猿会不会进化为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