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729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专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 古诗词赏析 专题十一 文言文课内阅读,专题十 古诗词赏析,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一、品味炼字类,1.题目形式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某”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2.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3.解题思路 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活用词等分析,理解该词在句中的含义。(词不离句) 展开联想把该字

2、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 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答题模板 含义+句子描述+表达作用,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二、名句赏析类 1.题目形式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从某句诗中你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

3、读,3.解题思路 阐明词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简要说明艺术效果。,4.备考提示 解题时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分析字词不能脱离句意,赏析佳句不能脱离整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否则会造成赏析的片面性。,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三、主旨情感类,1.题目形式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

4、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解题思路 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义。 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4.答题流程 阐述诗中具体形象(不能简单地看作诗句翻译问题,而应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概括形象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四、想象描述类,1.题目形式 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诗歌展现

5、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解题思路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答题流程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6、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1.题目形式 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五、品味诗歌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7、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2.应对策略,3.解题思路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4.答题模板 技巧+表达作用,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 文言文课内阅读,一、解释文言词语,应对策略 解

8、释文言词语可遵循两个原则:推断词义。积累并掌握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解题时根据这些知识,推断词语的含义。例如,解释“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中“尝”字含义,借助已学过的课文伤仲永语句“未尝识书具”,推断词义为“曾经”。语境辨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确定文言词语的含义。例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中,如果不结合语境,“犬”可能被解释为“狗”的意思,句子也可能被错译为“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的面前”,但结合具体的语境后,可知屠户遇到的是两只狼。所以“犬”在这里应解释为:名词做状语,像狗似的。,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1.应对策略 (1)根据语法结构。 主语、谓

9、语之间要停顿。 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负者”“行者”是主语,“歌于途”“休于树”做谓语。在“负者”和“行者”后断句,能显示出句内的主谓层次结构。 谓语动词与宾语、补语之间要停顿。 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刻”是动词;“唐贤今人诗赋”是“刻”的具体内容,做宾语;“于其上”是“刻”的位置,做补语。所以应读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二、把握文言断句,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使”后省略了“之”,代指扶苏。这句话应读成“上使/外将兵”。,(2)借助文言词语。 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像“夫”“盖”

10、“若夫”“是以”“故”等词,放在句子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内容的作用,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如“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故/君子有不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 如“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已而”是表时间的状语,放在句首,应停顿,读成“已而/夕阳在山”。,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句中表转折关系、并列关系、顺接关系的连词前要停顿。如“人不知/而不愠”(十则),“而”表转折,为了突出这种语气,所以在“而”前停顿。,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要停顿。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是指其中,“间” 是夹杂的意

11、思。如果连读,就会与现代汉语“中间”一词 混淆,以致错误理解句意。,句中语气助词“也”后要停顿。 “也”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如“余闻 之也/久”(伤仲永)。,2.备考提示 古代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称等固定短语,要避免断开。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虞山”是地名,“王毅叔远甫”是指姓王名毅字叔远,“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三、翻译文言语句,对:按照原文的词语、语序和句式,逐字逐句地翻译。 调: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调整语序。 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及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度量

12、单位等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换: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在使用,但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删:词语仅有语法作用,无实际意义,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来替换,可以删除不译;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可以删除。 补: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文通顺。,2.备考提示 以今释古、望文生义、忽略通假,造成错译;关键词句没有落实到位,造成漏译;只注意句子本身,没有考虑上下文及全篇,造成误译。,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四、理解文言内容,应对策略 (1)整体把握。 整体阅读,在准确理解句、段、篇含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者情

13、感及态度。 (2)具体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意,筛选、提炼信息。记叙类文章,要明确“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写景类文章,要指出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例如:木兰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满井游记作者描写初春景象,抓住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简炼传神,准确生动。,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概括人物形象。依据文章语句,透过人物的言行等细节, 把握人物形象,概括性格品质。如公输中,墨子揭露公 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攻宋企图的一段话,长短句交 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 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总结思想感情。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物、事件、 情理的褒贬好恶,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体会文章表达的 思想感情。,如伤仲永中,“日扳仲永邑人”,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他命运变化的关键。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