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7210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古典诗歌,第五课 孔雀东南飞,【导学目标】 1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2探究人物形象。,要学会哟,温故知新,先学一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缢 箜篌 伶俜 腰襦 葳蕤 遗施 丝履 纨素 耳珰 公姥 扶将 甸甸 磐石 蒲苇 拊掌 窈窕 便言 宦官 主簿 否泰 便利 络绎 鹄舫 旌幡 婀娜 踯躅 镂鞍 赍钱 鲑珍 衣裳 床榻 晻晻,温故知新,先学一点,2关于玉台新咏和孔雀东南飞 玉台新咏是一部东周至南梁的诗歌总集,由徐陵于公元6世纪辑成,共收诗769首。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下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

2、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温故知新,矫正一下,自缢y 箜篌knghu 伶俜lngpng 腰襦r 葳蕤wiru 遗施wi 丝履l 纨素wn 耳珰dng 公姥m 扶将jing 甸甸tin 磐石pn 蒲苇pwi 拊掌f 窈yotio 便言pin 宦官hun 主簿b 否泰p 便利bin 络绎luy 鹄舫hfng 旌幡fn 婀娜nu 踯躅zhzh 镂鞍lu 赍钱j 鲑珍xi 衣裳chng 榻t 晻晻yn,课堂探讨,探究一下,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课堂探讨,你知道吗?,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对文章段落的划分,提炼各段的要点。,课堂

3、探讨,做的怎样?,全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娘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成定局。 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课堂探讨,做的怎样?,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

4、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起,两人化为鸳鸯。,课堂提高,1. 这首诗的许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显得非常紧凑。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故事一开头兰芝向仲卿自陈时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七为君妇”,她被遣回娘家,刘母大感震惊,说道:“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七遣汝嫁”这样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铺排句,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后来写兰芝做嫁衣时,这样写道:“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5、这几句突出了她心灵手巧,照应了“十四学裁衣”一句。故事开头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结尾处仲卿自尽前拜别焦母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兰芝离开焦家时,诗里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口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做了铺垫。仲卿送兰芝回家,两人作别时,兰芝说:“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后来仲卿误以为兰芝攀高枝时重提誓言,说:“磐石方且厚,便作旦夕间。”,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题目,注意文意的概括和要点的提炼。注意前后段落之间的

6、关系。,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探讨,探究一下,探究文中的人物形象,课堂探讨,你知道吗?,探究人物形象要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的描写进行,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烘托和侧面描写。,课堂探讨,你知道吗?,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

7、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课堂探讨,你知道吗?,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课堂探讨,你知道吗?,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遣”,而诗歌的

8、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将她“遣”回娘家,很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或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或明说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

9、,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课堂探讨,你知道吗?,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性格展现得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地回应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习,他只能这样做。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的举动,符合他特殊的处境他是家里的独子,赡养母

10、亲的责任无人可交付。因此,也不能据此认为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课堂探讨,你知道吗?,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遣走兰芝,除却眼中钉。,课堂探讨,你知道吗?,另一个反面形象刘兄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语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

11、荣汝身。”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课堂提高,1.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泪落连珠子”?,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兰芝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注意细节描写中暗含人物的心理特征,结合人物的身份、处境进行分析。,找到窍门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