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636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件 中图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人口迁移,国际,经济,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知 识 整 合,1.人口迁移类型的判定 结合“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跨越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由A1到B1,B2到C1,C1到A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由A1到D;属于人口流动是由B1到B2。,2.现代国际人口迁移 结合“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_、_和_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科技移民

2、,劳务输出,国际难民,劳动力,发展中,发达,发展中(贫穷),发达(富裕),稠密,稀疏,3.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有组织,户籍管理,改革开放,【温馨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排查纠错】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要居住地发生改变,就叫人口迁移。( ) (2)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总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3)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流向人口密度小的地区。( ) (4)在某种特定的时

3、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深 度 解 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政治因素,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人口增长的特征分析 1.(2014课标I,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 B. C. D.,(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审题突破】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下降,增加,上

4、升,最快,最多,答案 (1)A (2)C,命题角度二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 2.(2013课标,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解析 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

5、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 答案 (1)D (2)A,命题角度三 我国人口迁移状况

6、分析 3.(2015广东文综,5)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折线图的纵坐标为人口总数,横坐标为年份,图示该省份为人口总数在8 000万以上的人口大省,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河南,选项中只有四川、广东符合要求。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处于下降趋势,人口迁出为主要形式,四川省为劳务输出大省,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4.(2014山东文综,12)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

7、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解析 第(1)题,仔细读图,纵坐标表示常住人口,横坐标表示户籍人口,中间斜线表示移出、移入相等,净迁移为0,斜线右下方,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为净迁出地区,斜线左上方表示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为净迁入地区。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入,常住人口超过1亿,应为广东省,户籍人口接近1亿,且迁出较多,应为

8、河南省,为人口净迁出区,结合选项,应为贵州省,为人口净迁入区,结合选项应为上海市,据此可判断A项正确。第(2)题,当前人口的流动、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总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附近的发达地区流动。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地区,A项错。安徽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B项错。湖南南部靠近珠江三角洲,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C项错。广西、广东紧相连,广西距珠三角地区较近,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符合实际,D项正确。 答案 (1)A (2)D,命题角度四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判断 5.(2013北京文综,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地处边疆,

9、邻国人口迁入 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B. C. D. 解析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随着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北大荒”的开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迁入大批人口。 答案 D,【万能模板】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判断方法 高考试题中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考角度: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也可以从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

10、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知 识 整 合,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劳动力,第三,文化,人地,土地资源,公共设施,教育,劳动力,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_,城市功能

11、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_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扩大,郊区,【排查纠错】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口迁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利弊共存。(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民工流,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深 度 解 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五),典图示例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12、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它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2011广东文综,78)“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1,从上图1中可获取。 (1)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率,说明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而变化。,(2)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3)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4)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上图1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移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

13、008年最大。,(2011重庆文综,35)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迁出率,图2,从上图2中可获取。 (1)纵坐标代表迁出率,横坐标代表迁入率。,(2)从图中可获取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的计算公式。 (3)读出任意一点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数值,并能计算出净迁移率的数值。,读图指导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 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的是迁出人口比重。迁入大于迁出说明该地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反之则相反。 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 图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8 673万)远比贵州省(3 502万)多,故

14、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 图中上海市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省人口总数为10 430万人、上海市人口总数为2 302万人,故广东省人口迁入多于上海市。 4.比较人口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如果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依据一般的人口迁移差异可说明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反之则相反。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省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省,故浙江省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省。,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 人口净迁入,一般为该地区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

15、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延缓老龄化进程,但也有不利的影响。人口净迁出,则会加强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但也有不利的影响,如加快老龄化进程。,命题角度一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1.(2013课标)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对 接 高 考,(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

16、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审题突破】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题干“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可知我国省级人口迁移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2.从图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B,迁出,大于,大于,命题角度二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农村的影响 2.(2015山东文综,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