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562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课件苏教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今天我们来学学赵普的故事。,赵 普,4,文言文,8. 句段品析,9. 疑难探究,10. 板书设计,14. 教材习题讲解,7. 整体感知,11. 本课主旨,15. 课后作业布置,6. 翻译课文,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3.拓展延伸,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相关资料,4. 检查预习,5. 听读课文,(难点),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体会赵普勤奋学习、富有实效和勇于荐才的品质。,(重点),

2、(重点),来自点拨,作品简介: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修于元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13431345),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一部篇幅庞大的官修史书。,来自点拨,(922992),字则平,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谋划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曾担任多项官职。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

3、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太祖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赵 普,少习吏事 阖户 卒用其人 补缀,部分来自点拨,sho,h,z,zhu,w chu( )循默 奏d( ) 既hng( ) 启qi( ),部分来自点拨,龌龊,薨,牍,箧,部分来自点拨,(一)一词多义 为:及为相(做,担任,动词) 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动词) 之:家人发箧视之(代词,指箱中的东西) 读之竟日(代词,指书) 跪而拾之以归(代词,指奏章) 以:太祖常劝以读书(用,介词) 以天下事为己任(把,介词) 跪而拾之以归(相当于“而”,连词),部分来自

4、点拨,(二)古今异义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执行死刑。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今义: 常指不干净、脏或比喻人品质恶劣。 3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第二天。今义:指今天的下一天或不远 的将来。 4普颜色不变 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 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5家人发箧视之 古义:打开。今义:产生;发生;送出;交付。 6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古义:曾经。今义:辨别滋味;经历;体验。,部分来自点拨,(三)词类活用 碎裂奏牍掷地 使动用法,使碎裂。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太祖常劝以读书。 点拨:“劝”后省略宾语“之”,代

5、赵普。 (2)碎裂奏牍掷地。 点拨:“掷”后省略介词“于”,于,在。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点拨:“尝”前面省略主语“赵普”。,部分来自点拨,2倒装句 (1)太祖常劝以读书。 点拨:“以读书”为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应该是“太祖常以读书劝”。 (2)读之竟日。 点拨:状语后置,应该为“竟日读之”。 3判断句 则论语二十篇也。 点拨:“也”表示判断。 4固定句式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点拨:“以为”,可译为“把当作”。,部分来自点拨,(五)成语积累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六)名句积累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

6、流。 3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4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赵普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 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 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经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退朝后)

7、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译文:,习:熟悉。寡:少。及:等到。私第:私人的住宅。第,府第,大的住宅。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竟日:整天。临政:处理政务。既:已经。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作“薨”。发:打开。,注释:,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多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亦不用。,赵普性情沉着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8、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太祖不用(那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太祖)还是不用。,译文:,原文: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 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第三天,赵普又把那个人上奏,太祖生气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奏章修补、连缀起来,又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译文:,性深沉:性情沉着。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刻”。龌龊:

9、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尝:曾经。明日:第二天。碎裂:使动用法,使碎裂,译为把撕碎。颜色:脸色。补缀:修补、连缀。卒:终于。,注释:,1.本文重点写了赵普的哪几件事?,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 两件事:刻苦读书、荐举人才。,2、作者赞扬了赵普怎样的品格?,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 不计个人得失,以天下事为己任。,部分来自点拨,1.开篇交代“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 “习”字说明他对“吏事”的熟悉,“寡”字表明他学问的欠缺,点明了下文宋太祖劝赵普读书的原因,为下文写他勤奋读书作铺垫。,部分来自点拨,2.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这句话

10、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来赵普读书的?有什么作用?,【答案】动作描写。“阖”“启”“取”“读”,连贯的动作描写,突出了赵普勤奋学习的可贵品质。,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动作描写是中考阅读中常考的一种描写方法,其作用一般有: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态、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等。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本题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部分来自点拨,3.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死后家人才知道书箱里就是一部论语。你怎么理解这一点?,【答案】赵普以论语治天下,可见他善于

11、读 书,善于思考,活学活用,能把书本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部分来自点拨,4. 作者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详写赵普第三次上奏的?分别刻画了宋太祖与赵普怎样的形象?,【答案】运用细节描写:“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突出了宋太祖的怒不可遏,“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的细节,突出了赵普的沉着冷静,以及准备继续上奏的勇气和决心。,部分来自点拨,5.你认为太祖悟出了什么?,【答案】太祖应该悟出了赵普的忠心,想到赵普的推荐是正确的,那个人一定有才能,对国家肯定有用。,部分来自点拨,【答案】作为一个人,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普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正是这一缺点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可信,也

12、符合史家“秉笔直书”的写作原则,看人应看主流、长处,应看到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唯才是举的优点。,1.【主题探究】赵普为国奏荐人才不惜触怒龙颜,但是作者又 写他“多忌克”,这不是有损他的形象吗?你是怎样理解的?,部分来自点拨,【答案】作者没有说明奏荐的某人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是因为这些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不大,作者重在表现赵普不惧触犯太祖奏荐某人为某官是出于公心,为了国家的利益,表现其“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2.【难点探究】赵普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某官,可某人到底是怎 样的一个人,赵普为什么三番五次地举荐,作者却没有交代, 为什么?,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手不释卷、竟日

13、读书 处决如流,深沉岸谷,刚毅果断 四次奏荐,唯才是举,本文主要叙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故事,表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人才的超人毅力和坚定意志,赞扬了他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1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其决心之大。 2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作者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笔墨落在“尝奏荐”“复奏”“又以其人奏”“复奏如初”上,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刻苦勤奋的例子: 如:悬梁刺股

14、、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 董必武晚年用手杖做笔来练字 少年时代的富兰克林是个读书迷 安徒生墨水瓶的启示 慧才荐举人才的例子 如:徐悲鸿推荐齐白石做教授,傅抱石出国留学 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 顾况初识白居易 韩愈慧眼识诗才 列夫托尔斯泰推荐罗曼罗兰,一、,细节描写有“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这些细节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1.及:等到。 2.尝:曾经。为:任,做。 3复:又,再。 4.乃:才。卒:终于。 点拨:学习文言文应以课文为载体,记住常用文言实、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1.宋太祖经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句子特点:“劝”后省略宾语“之”,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不可省略。介宾短语“以读书”后置。2整天读书。句子特点:状语“竟日”后置。现代汉语中无此用法。,二、,三、,3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句子特点:“奏”后承上文省去“荐”。在现代汉语中不可省。 4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句子特点:“碎裂”是使动用法,使碎裂。按现代汉语应当用“把”字句来翻译,译为“把撕碎”,而文言文中没有“把”字句;“掷”后省略了介词“于”。 略。 点拨:整体了解全文所叙故事梗概,抓住情节来记忆,注意细节描写的文字。,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