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5582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名句预先知,相传,一日苏轼与苏小妹、黄庭坚一起赏画,见上面题联很有趣,于是小妹提议为中间加字,使之成为五言联句。 轻风_细柳 淡月_梅花,苏轼: 清风摇细腰,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 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因为“扶”字不仅写出了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

2、柳的亲昵之态,人格化了,更形象生动;“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东坡门生,春寒独坐家中,冷雨滴窗,触景生情,吟成一个单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此联妙极,“冻”拆为“东”和两点,“洒”拆为“西”和三点水。沉思颇久,未得下联。 半年后暑天,请教先生东坡。先生未对,切西瓜待客。门生急催“请恩师赐对”。东坡笑:“适才已对。”该生大急:“哪里?”先生指瓜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书生始悟:“切”字拆为“七”、“刀”;“分”字拆为“八”、“刀”。更妙的是切合了刚才切瓜待客的情景。从此,书生更对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切

3、瓜应对,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对锯”与“出蹄”,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

4、,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朱光潜,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 这个成语的含义: 过分推敲字句。 形容卖弄才学。 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介绍,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

5、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朱光潜 ( 18971986),地灵人杰,安徽桐城,桐城派散文家(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文

6、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字词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倒涎( ) 深恶( )痛绝 辎( )铢( )必较 没镞( ) 咬文嚼( )字 岑( )寂 清沁( )肺腑 蕴藉( ) 付梓( ) 尺牍( ) 下乘( ) 圆晕/月晕/晕车( ),xin,w,z,jio,cn,z,zh,d,chng,箭头,引用成例。援:引用,2.解释下列词语:,qn,ji,z,yn,镞: 援引:,辎铢必较: 岑寂: 学富五车: 杀青: 付梓: 尺牍: 流弊: 推陈翻新:,对极小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寂静。,形容读书很多。,

7、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把稿件交付刊印。,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咬文嚼字”释义,解 题,在文中,这个成语应该怎么理解?用文中原话回答。,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定

8、不肯放松的谨严。,课文中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品味、玩赏的意思,有耐人寻味的地方,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的意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 所以,今后我们也要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

9、、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炼,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

10、意旨丰富蕴藉。,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说明的道理: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文学的文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事例:写美人、才子等的用语(反面事例),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 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

11、句的推敲,不同字眼 不同意境,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 毫无新意,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文章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分析结构,归纳各部分要点,咬文嚼字,第一部分(1一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郭沫若改字(句式改变),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贾岛推

12、敲(字眼不同),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善用联想义,反对套板效应,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联系。,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让读者明白: 1、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咬文嚼字的要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3、咬文嚼字的方法:以严谨的态度,刻苦自励,精心玩索,推陈出新。,2.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提炼作者观点,找出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三段)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

13、上“推敲”。(第五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中心论点,分析思路(一),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1、2),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3、4、5),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6、7),水到渠成,加以总结(8),郭老改字,引,咬文嚼字,(反)李广射虎,(正)贾岛吟诗,阅 读,要,苏轼写诗(正),套板反应(反),写 作,要,结,达到艺术美,分析思路(二),从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1-5),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14、(6-7),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8),郭沫若改字 (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 (意境改变),善用联想意 反对“套板”效应,分析第一部分,在前五段中,作者用了哪些例子?他举这些例子想说明什么道理?,(1 )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的“你这”和“你是”式语法区别 (引出话题)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反)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正),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式不同,情感不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这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郭);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有” 性

15、质完全不同 (朱)。,X,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1.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2. 水牛赞(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王若虚修改史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失去了: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某单位来了客人,决定以特色火锅招待。宾主团团围坐于一桌,主人见火锅里

16、水开了,按照当地的说法叫“水滚了”,便举筷邀客说:“来来来,别客气! ”客人一听,面面相觑。,火锅待客,滚了就吃,吃了再滚。,拓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示例,、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示例,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