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166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八上 六、三峡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六、三峡,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自:_ (2)略无:_ (3)_通_,意思:_,在,毫无,阙,缺,中断,知识盘点,(4)译文(2015百色,2012沈阳):_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自:古义:_,今义:自己 (2)亭午:_ (3)夜分:_ (4)曦:_ (5)译文(2015衡阳。2014重庆)_ _,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如果,正午,半夜,日光,这里指太阳,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 看不到太阳和月亮。,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至于

2、:古义_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2)襄:_ (3)沿:_ (4)溯:_ (5)译文(2014重庆,2013襄阳):_ _,可译为“到了那”,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到了夏天江水暴涨,大水溢上山陵,上行或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4. 或王命急宣。 (1)或:古义:_,今义:表示选择的关联词 (2)宣:_ 5.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其:_ (2)虽:_ (3)奔:原意:奔驰;在句中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_ (4)以:_,副词,有时,宣布,传达,两地,即使,飞奔的马,比,(5)疾:_ (6)译文(2015六盘水,2014朝阳):_ 6.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3、,回清倒影。 (1)则:_ (2)素湍:_ (3)回:_,快,两地的距离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样快。,连词,就是,白色的急流,回旋,(4)清:原意:纯净透明;在句中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为:_ (5)译文(2013德宏):_ 7.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绝巘: _ (2)飞漱:_,清波,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急流冲荡,(3)良:古义:_,今义:较好 (4)译文(划线句:2015百色,2014贵港,2013安徽):_ 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晴初:_ (2)霜旦:_ (3)寒:_,实在,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的趣味。,天刚晴,下霜的早晨,清凉,(4)肃:_ (5)属引:_ (6)绝:_ (7)译文(第一个划线句:2012凉山州):_ (第二个划线句:2014南平):_,寂静,接连不断,消失,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哀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二、文意理解 1. 文章第一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二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2013安徽) 变式提问: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014南平) 【答案】

5、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2. 文章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的静景,也描写了“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014南平) 【答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课后习题) 【答案】奇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雄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险峻)。异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清秀)。 4. 作者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夏季?(2013德宏) 【答案】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来写。

6、,5. 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2013温州) 变式提问: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2014南平)【答案】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6. 请概括三峡景物的具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2015衡阳) 【答案】水湍急清澈,山连绵高峻;描写山或水的诗词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三、文章中心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写作特色 材料安排。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

7、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语言运用。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2015六盘水)阅读古文,完成15题。(14分) 【甲】三峡 【乙】湖心亭看雪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B. 上下一白(全白) C.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D. 不见曦月(早晨),试题精选,【解析】“不见曦月”的意思是:看不见太阳或月亮,所以“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故选D项。 【答案】D 2. 下列加点词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或王命急

8、宣 或异二者之为 B. 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C. 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D. 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解析】A项的“或”,前者的意思是“有时”,后者的意思是“或许”;B项中两个“绝”的意思都是“消失”;C项的“属”,前者的意思是“延长”,后者的意思是“类”;D项的“其”,前者为代词,意思是“他”;后者是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故答案为B。,【答案】B,3.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甲文写三峡的山水时,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文则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B. 甲文写出了山的高大连绵,水的清澈湍急;乙文写出了雪后西湖的空旷幽静。 C. 甲文写水时按春夏

9、秋冬的顺序来写的;乙文写雪景按未游西湖时,游西湖时的顺序来写的。,D. 甲文中“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乙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都是从听觉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的。 【解析】C项“甲文写水时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错误,从选文三峡的第二三四段首句“至于夏水”“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可见其写水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写的。故C项错误。,【答案】C 4. 翻译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答案】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5. 甲、乙两文在写景中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试比较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解析】甲文描写了三峡一年四季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乙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水的欣赏、热爱和赞美之情;(2分)乙文表达了作者痴迷山水,清高自赏的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