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7999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见学生用书P137),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各民族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 。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的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 色的辉煌历程。 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 和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3.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 的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 的指引下,

2、才能创造 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 ,又体 现时代性。,5.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首先 表现在其具有独特性, 和 是两个重要 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表现在其具有 和 。,6.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 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 和 的特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即 和 。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 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和对其他 民族文化的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各

3、具特色的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 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民族的 。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和 ,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和强大的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 和 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 幸福生活的强大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答案】 不竭动力 精神家园 隋唐 汉字 史书 典籍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马克思主义,民族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性 民族性,实用性 整体性 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和睦 认同 理解 民族文化 共性 特性 认同 感 归属感 文化底蕴 民族凝聚力 生命

4、力 创造力 凝聚力 精神力量 力量之源,文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点评: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 果。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 个性的关系,不能用共性代替个性。,【典例】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这说明(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轨迹 汉字是中华 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 用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汉字。材 料反映的是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作用,故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得以 延续的根本原因应该

5、是中华民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表述有误。,【答案】 B,精深还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表现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点评:从内容上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但中华文化的博大,【典例】 揭阳文化包括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揭西 客家文化。但同为潮汕方言,榕城、揭东、普宁和惠来等都存在差 异,榕城人不一定能听懂惠来人在说什么。这说明(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揭阳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揭阳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既有共性,

6、又有个性,A. B. C. D.,【解析】 材料说明,同为揭阳文化有潮汕和揭西客家之分,同为潮 汕方言也有不同地区之分,可见文化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任何文化都 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故符合题意;“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强 调中华文化领先于世界,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材料没有涉及文 化的民族性,故不选。,【答案】 D,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可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 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 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自文化 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强调中华

7、文化能够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点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典例】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 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 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可见( )。,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各种思想都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A. B. C. D.,【解析】 材料反映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能够融入不同的思想 文化,进而推动了自己的发展,故选;只有先进的思想才能推动

8、 文化的发展,故说法有误;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故 说法错误。,【答案】 A,1.徽派版画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刻工充分运用传统的砖 、木、石、竹四雕和徽墨歙砚的雕刻技艺,精益求精地钻研刻印技 术,把中国水印版画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使书籍插图逐步发展为中国 版画艺术中的主要品种。材料主要说明( )。,徽文化生命力强 徽文化源远流长 徽文化包容性强 徽文化博大精深,A. B. C. D.,【解析】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徽派版画容纳多种技艺,是徽文化 中的一绝,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不选。,【答案】 D,2.“比”“从”“北”“化”四个汉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见右图中甲骨文),

9、高度概括出古人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与人“比”肩前行,择其善而“从”之,去其恶而“北”(音bei,同“背”)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之。我们从中感悟到了“方块字”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汉字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汉字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汉字的演变推动中华文明进步 汉字的演变记载人类 文化历史,A. B. C. D.,【解析】 图中的四个甲骨文可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历史见证,从四个甲骨文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正确切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选A。,【答案】 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是( )。,我

10、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我国史书存留之丰为世界仅 有 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 彩纷呈,A. B. C. D.,【解析】 教材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选;说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说法不妥。,【答案】 B,4.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 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这些各具特色的 戏曲(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 具有强大生 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 互交流

11、、借鉴和融合 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 践的产物,A. B. C. D.,【解析】 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吸收,各地文化不能独立形成, 说法错误;时代在变,不会有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答案】 D,(见学生用书P139),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年9考),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5年4考),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年7考),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年来,高考多通过呈现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来考查中华文化 的基本特征,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联系其他知识进行考查,难度不大,对 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解读将成为高考的着力点。,(1)(

12、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9)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 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 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 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 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 求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 历史传统,A. B. C. D.,【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法国的文化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中法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 文化的繁荣”。本题考查中法两国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而是对 题

13、干的重复性表述,文化在交流中借鉴、融合,不符合题意;“中华 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法国的文化吸引着广大中国读 者”体现了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 个性,符合题意,选C;中法文化尽管都源远流长,但没有相似的历 史传统,错误。,【答案】 C,(2)(2013年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 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 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解析】 题干中“淮河文化

14、、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和“文化 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等,前者体现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后者说明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确;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 准确;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故中 “融合统一”说法不妥。,【答案】 A,(3)(2013年海南卷,15)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 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 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 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A. B

15、. C. D.,【解析】 审题时抓住题干中“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 ”和“增强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等,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 文化现代化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不符合题意。,【答案】 B,(4)(2012年天津卷,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 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 ”,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表明由于受历史、地理等 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故选C;其他选项 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答案】 C,(5)(2012年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 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