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70082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倒计时24天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2)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实行于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落后性;脆弱性;封

2、闭性。认识: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政权的安定;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力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二、手工业1.纺织、冶金和陶瓷业的成就:(1)青铜制造业:夏商周: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秦汉:青铜器造型趋向灵便轻巧,纹饰趋于简单,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2)冶铁业:春秋: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两汉: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两宋:北宋用

3、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普遍用焦炭炼铁。(3)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战国:锦、绢、罗、纱等多种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缂丝技术。(4)棉织业: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清苏州、杭州是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5)陶瓷业: 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代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代五彩、斗彩瓷;清代粉彩、珐琅彩。2.官营、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1)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

4、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民间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世界;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官营、私营、家庭三种形态并存;明中叶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对应;手工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三、商业1.概况:(1)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2)秦汉: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有利于商业发展。

5、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3)隋唐: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密切了南北经济往来;长安、洛阳、扬州闻名中外,出现了柜坊(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和飞钱(汇票);海外贸易兴盛;城市里坊市分开。(4)宋元: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的草市更加普遍;打破日中为市限制,晓市、夜市昼夜相接。元代纸币广泛流通。(5)明清:工商业市镇繁荣;商业资本活跃,白银广泛使用;农产品商品化;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

6、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四、主要阶段政策1.“重农抑商”: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明清时期依然坚持。(3)评价: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2.“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根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客观上是防范“外夷

7、”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2)表现:明初,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海禁;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特征 B.自然条件决定了古代农业发展水平C.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D.古代中国的耕犁技术始终没有创新【解析】选A。依据材料“稻田施肥”“一耕”“再耕”“三耕”可知,是指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A正确;材料不是在强调自然条件对古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铁犁牛耕开

8、始出现,排除C;“耕犁技术始终没有创新”说法错误,排除D。2.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者赀(罚)一甲(铠甲)。”右图所示为“钱缿”。从该题图文不能得出的信息有()这个“钱缿”可能是陶器竹简上的文字字体是楷书当时已经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对市的监管相当严格A.B.C.D.【解析】选C。图片表明可能是陶器,故正确;楷书形成于汉末,依据材料中“秦墓竹简”的信息可知不符,故错误;材料未涉及民间集市,与“官府市不从者赀(罚)”不符,故错误;注意“官府市不从者赀(罚)”,故正确,C符合题意。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

9、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解析】选C。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来分析。材料信息“家给人足”“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说明是小农户个体经营的经济,故选C;其他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4.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A.有农商皆本的意识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推崇重农抑

10、商政策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解析】选A。依据材料“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可知,班固强调了农业和商业都非常重要,即农商皆本,故A正确。5.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有曹婆肉饼、宋五嫂鱼羹、王妈妈茶肆、王小姑酒店、丑婆婆药铺等著名店铺。这些店铺虽以妇女闻名,但前台售卖的以男性为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十分完备B.北宋男尊女卑的观念已被摒弃C.北宋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市的发展已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解析】选C。材料并不能说明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十分完备,故A错误;“店铺虽以妇女闻名,但前

11、台售卖的以男性为主”也无法体现北宋男尊女卑的观念已被摒弃,故B错误;店铺以妇女闻名说明北宋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市的发展已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故D错误。故选C。6.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C.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D.小农经济已经破产【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而非官营手工业,故A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手工业产品商品化,故B正确;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故C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故D错误。7.徽商耗费巨额利

12、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做法()A.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B.是宗法制度动摇的体现C.是政治地位下降的反映D.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解析】选A。根据材料“徽商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可知,徽商并没有将自己的资金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投入了传统衣食租税和封建伦理之中,这种做法只能使自然经济的形态进一步强化,故A正确。8.下图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

13、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解析】选A。“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表明市坊界限已被打破,故A正确;草市是在离城市较远,交通便利的乡村,城市里没有草市,故B错误;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贸易,故D错误。9.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B.小农经济的脆弱C.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D.海禁政策的恶果【解析】选D。材料中“商道不通”,对外贸易的通道受阻,重农抑商政策抑制的是国内贸易的发展,故A错误;材料反映商业发展受阻是政府经济政策导致的,与小农经济的脆弱无关,故B错误;材料“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只能反映出官商矛盾的激化,故C错误;政府的海禁政策导致海外贸易受阻,带来“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严重后果,故D正确。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