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68671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课件(1)(新版)语文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五首,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杂诗,夜雨寄北,王维,李商隐,郑谷,王勃,刘禹锡,杂 诗,王维,字摩诘,人称“王右丞”。工诗善画,兼通音乐;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称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亦擅长边塞诗。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卷。,作者介绍,杂诗 君 自 故 乡 来, 应 知 故 乡 事。 来 日 绮 窗 前, 寒 梅 着 花 未?,q,zhu,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思考,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作者为何要借“梅花”来抒发思乡之情?,讨论,夜雨寄北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

2、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他擅长律诗,绝句。,作者简介,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如何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当时的苦状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诗

3、人想象日后重逢时,与友人共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心灵的孤寂与痛苦。 用相聚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时,对友人的思念。 作者把情与景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现实与想象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构思独特,耐人寻味。,诗歌小结,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因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长江边上杨柳依依,,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

4、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描写离别情景,抒写惜别之情,该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离别情景的叙写,表达了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真挚之情。,主旨小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写作特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王勃,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离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里行间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古代送别诗的主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著名诗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

5、四杰”。,送 杜 少府 之 任 蜀州,官名,即县尉,到,往,上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q,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描写了一远一近的两处景物,表明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自己游宦在外,并不得意。而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仕途不得志之人。当俩人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

6、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像是近在咫尺。,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岐路:,沾巾:,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中心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意,表

7、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独特风格,哀而不伤,蕴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思考: 淮上与友人别 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都是写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不同?,淮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人别路上,愁上心头的惜别,诗的格调比较细腻,哀婉。 送是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以宽慰和勉励,表达了一种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大气、昂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

8、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作者简介,解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一首酬答诗。 乐天,指白居易; 见赠,指赠诗(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 题目的意思是,刘禹锡在扬州同白居易初次相遇,酬答他写给自己的赠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处在巴山楚水这荒凉边远的地方,二十三年一直被朝廷抛弃不用,首联: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

9、友只能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中就像那传说中的烂柯人,颔联:写了离京之久,变化之大,曲折地控诉了政治迫害的残害,借典抒情。,“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回到家乡,人事全非.,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木的前头万木逢春,颈联:作者将自己比喻成“沉舟”、“病树”;“千帆”“万木”比喻成那些在自己贬官后飞黄腾达的新贵

10、们。,诗人用了这两句,使诗的格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四句凄凉伤感,后四句则以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点明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自勉作诗,同时委婉地向友人表达了宽慰向上的劝告。,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来振奋精神,尾联:紧扣题旨,突出中心。酬答友人赠诗之意,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而不敢消沉的积极生活态度。,品析名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自然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将无限美好,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气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中心主题,这首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首联 被贬远久,颔联 借典抒情,颈联 借物喻意,尾联 长志酬答,积极进取,乐观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