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5166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命的历程,“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 只黑褐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黑褐色比灰色更 适宜环境生存。那么,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 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的个 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因此,研究生物的 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形式是否与环境相适 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这个群体就是种群。,一、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基因频率:某

2、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频率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100 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如下关系:即遗传平衡公式。 p(A) q(a)2 p2(AA)2pq(Aa)q2(aa) 1 学易科技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物种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同区域,只 有在可以发生随机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相传 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 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 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能世

3、代不变吗?为什么?, 该种群非常大 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 没有迁入和迁出 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生 物个体没有作用 这对基因不发生突变和携带者这对 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异常。,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 A. 太平洋里全部的鱼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人 C. 稻田里全部的蛇 D. 草原上的灰仓鼠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

4、群个体的繁殖而 代代相传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4.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C,B,C,A,5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 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 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0.64和0.36 B 0.36和0.64 C 0.50和0.50 D 0.82和0.18 6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 状不同类型的基

5、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 0.36 0.48 0.16 B 0.48 0.36 0.16 C 0.16 0.48 0.36 D 0.16 0.36 0.48,(A),(A),(二)、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不定向) 1、种群中基因突变的特点: 突变数大,不定向。 2、 种群中基因重组的结果: 产生更多的变异,不定向。 结论:提供进化的原材料。,19世纪 ,桦尺蠖种群中黑色基因(S)频率为5%,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95%,20世纪 ,桦尺蠖种群中黑色基因(S)频率为95%,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5%,(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英国 曼彻斯特的桦尺

6、蠖,不利变异不断淘汰,有利变异积累加强,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 定向 进化,变异不定向的,二、隔离与物种形成,物种 隔离 物种的形成,物种的定义,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物种和种群的区别,种群和物种的区别,同一地点,一定自然区域,同 一地点、不同地点,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 同种个体总和。彼 此可以交配实现基 因交流。是生物繁 殖的基本单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 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而在自然 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 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

7、 一群生物个体。,定义: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生殖隔离,隔离,地理隔离,东北虎,华南虎,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高山、河流和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zx.xk,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求偶方式不同,繁殖期不同,开花季节不同,花的形态不同,自然选择1,加拉帕戈 斯群岛上 几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原 种,变异1,变异2,变异类型1,新种1,自然选择2,变异类型2,新种2,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如麻鸭(左)和孚鸭(右)都是大雁的后代,由于长期地理隔离而没

8、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形成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让它们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了。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了。,马,驴,骡,物种的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自然选择学说,隔离,核心,种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 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 ) A 突变是不

9、定向的 B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 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原因是( ) A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C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C,D,练 习,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 ) A 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 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 隔离 C 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 原因 D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B,共同进化,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不同物种之

10、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zjw,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变化的关系,例: 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由原始异养厌氧自养厌氧自养需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简单复杂 低等高等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原始异养厌氧自养厌氧自养需氧 水生水陆两栖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生物的进化如此复杂,现有的进化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多。在这些学说中,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的影响要广泛而深远,它仍然是以后各个方面研究的一个基础。进化理论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它不会停滞不前,它还在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