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4680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摘要: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也进行了跟多专项行动,然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近年来的处理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模式及治理技术。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污水处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而面源污染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国一直被忽略,近几年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被逐步提上日程。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农村生活治理现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

2、治理,是村庄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我国各个地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向来重视,尤其江浙地区,从早期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现在的“清水治污”“污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向来是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活治理存在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普遍存在农户生活污水没有纳管治理,导致生活污水绝大部

3、分不经任何治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经化粪池简单治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由于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或者排污沟渠堵塞,造成污水横溢,严重影响居住环境。随着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呈快速增大趋势,这将给当地地表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现状复杂实施难度大农村村庄不像城市小区比较规整,一些村庄农居密集,村道较窄,导致在管网铺设时,管路走向复杂,开挖水泥路面较多,涉及农户数也较多,村干部有畏难情绪,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同时多数农户化粪池安装不规范而且是渗漏的需要改造,但改造难度又很大,而且有的农户化粪池位于主房下面,根本无法改造。有些地区又处城市化不断

4、推进过程中,市政路网管网实施时间上不确定,少部分村庄正在计划新农居点建设,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带来不确定性和衔接上的复杂性。施工质量监管有待加强从这几年的项目建设情况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差次不齐,设计不到位、工程随意变更、监理职责不发挥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区、镇街、村三级又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工程质量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造成工程进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建立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已经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普遍没有专门的管护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设施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造成污水不能正常收集,处理池不能正常运

5、转。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原则集中优先的原则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宜优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集中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通过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采用生态治理、常规生物治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治理技术进行治理。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宜就地就近分散治理。经济实用的原则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工艺时,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常住人口、产生污水的实际规模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等,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能耗低,并且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维护简便的原则由

6、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业人员少、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低,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方便管理、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普及、推广和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选择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进厂处理模式;二是集中治理模式;三是农户分散治理模式。进厂治理模式将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且具备施工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统一治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治理厂统一治理。该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不仅节省农村地区污水治理设施的投资,且交由城镇污水治理厂一并治理,具有良好

7、的污水治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集中治理模式主要针对相对集中居住的中心村、集居区域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建设配套管网收集系统,将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治理村庄生活污水,该模式是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分散治理模式将农户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单独治理,该治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节约管网铺设成本、施工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农户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技术“微动力厌氧好氧+景观绿地”治理技术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利用生态系统治理的方法来净化污水,仅需微动力或少动力,运行成本较低,管理相对简便,同时兼具美化环境的效果。该

8、模式适宜大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可为50-200t/d,服务人口约为250-1000人,60-250户。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微动力厌氧好氧池沉淀池景观绿地排放。工艺说明: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厌氧水解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池内部分区域设有高效生物填料,强化厌氧生化治理效果。微动力好氧池利用微动力设备引入空气,在池内形成好氧状态,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以及氨氮的去除,大幅度降低废水的COD、BOD、NH3-N等指标。微动力厌氧好氧生化治理系统后设置景观绿地,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的精细治理,有效降低污水的

9、各项污染物指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工艺流程中,微动力厌氧好氧池生化系统仅产生少量污泥,可定期清理。整个污水治理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工作量少而简便。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微动力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与纯粹的生态治理工艺相比,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治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污泥产生量少,维护简便,景观绿地可美化周边环境,二次污染少。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治理技术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CH4、CO2和水,达到净化治理生活污水的目的。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

10、宜20-50t/d,服务人口约100-250人,25-60户。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前治理区后治理区排放。工艺说明: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前治理区,该区分为两节,进行厌氧分解、泥水分离,污泥沉积于池底进行腐化分解;池内悬挂弹性填料,强化厌氧接触效果。污水从前治理区自流进入后治理区,设计成矩形折流式生物滤池,分成4格,每格水头差20cm,污水从下向上串联折流通过滤床,污水通过滤膜上好氧、兼性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进一步降解污染物质。池中滤料选用石灰石碎石,1、2两格为粗滤料,第3格为中滤料,第4格为细滤料。沼气池为密闭池,池顶设活动盖板和蓄水圈、盖板两道顶盖,活动盖板上有沼气导管,可将沼气用塑料

11、软管引出。在出水管上端部位布置进气管,使池内水面与大气相通,保证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的降解效果。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农村沼气能源相结合,治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二次污染少。“地埋式无动力厌氧治理”治理技术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是在普通化粪池上加以改造形成的。其治理工艺也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发酵、分解作用,达到污水的净化。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宜50-150t/d,服务人口约200-500人,50-100户。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多级厌氧接触生化排放。工艺说明:内部设一、二级沉淀池,三级生物降解池。内部布满了宜于微生物生长的生物载体,组成多级生物治理装

12、置。微生物附着于载体的表面生长,生活污水首先进入一沉池,经初步沉淀和水解后,通过污水管进入二沉池,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再次沉分解,然后进入三级生化池,污水在此进行化粪作用并借助于废水中所含粪便中的大量微生物的作用,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接种和驯化培养。从而实现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废水的有效治理,进行酸化降解之后澄清出水。技术特点:该技术利用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治理效果稳定可靠,生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少,节约土地资源,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二次污染少。“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治理技术工艺流程:生活污水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过滤排放。工艺说明:该技术适用于居民住宅比较分散,生活污水集中治理难度大的

13、单户生活污水治理。该技术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生化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悬浮物,然后利用生态小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并利用小湿地内部填充的滤料对污水进一步过滤治理。治理规模:本技术可用于散户小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治理水量在1-2m3/d,服务范围为2-3户。 技术特点: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只须定期清掏厌氧池内的污泥,无动力消耗,基本免维护,不需要运行成本。4.结语随着目前各地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越来越重视,农村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各地也开展了很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项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污水将会得到彻底处理,还农村一副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参考文献1 张鑫,付永胜,范兴建,等.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规律及处理方法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XX,8;139-142.2 李红雁.农村污水处理中管网设计问题J.企业科技与发展,20XX,4;5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