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43762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高中语文 第7课《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必修3(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长江黄河对我们华夏民族来说是举足轻重、影响甚大的,它们为我们创造的财富可以说不可胜数。可是,它们在造福我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从古至今都令人困扰的大问题水患。 传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现在陕西和山西交界处),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引起水灾。在所有人为水灾头痛担忧,毫无办法的时候,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出来治理洪水。他到当地观察了地形,就带领群众开凿龙门,经过十年努力,挖通了九条河道,终于把河水顺利引入了海里。(大家也都听过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这时候的事。) 后来,战国时期,在长江支流岷江

2、,也有一个因治理水患被百姓奉为神的人,这个人因地制宜,在大禹疏通河道治水的基础上,修建水利工程,将有“泽园”“赤盆”之称的蜀地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个水利工程就是都江堰。 那么,这都江堰和它的创建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咱们今天就借余秋雨大师的一篇文化散文都江堰来解惑。,都 江 堰,余 秋 雨,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写作脉络,学习文中对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2、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语言,分析出李冰的精魂。,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对李冰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解释。,余秋雨简介:,余秋雨,19

3、46年生,浙江余姚人。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还产生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余秋雨就是生长在这样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秋雨散文等。散文的内容多是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散文”。,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行者无疆 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 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1946年8月

4、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 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1983年之后,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号的全国仅十五名。 1986

5、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在大陆公布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独占了四本。这些著作,获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上海优秀文学作品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连续两届)、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台湾中国时报白金作家奖、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华语作家奖、香

6、港电台最受欢迎书籍奖等。,他的近作借我一生又创立了“记忆文学”的新体裁,刚出版就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亚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之一。,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近年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

7、会轰动。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一盛况。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文化散文 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

8、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行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韩晗的大国小城等。 他们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学习要点,1.学习都江堰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把握都江堰体现出的文化精义。,都江堰简介,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为都江堰。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严重。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

9、以排除水患,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纪)。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了都江堰得排灌工程,于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华阳国志)。后代屡有扩建,主要设施是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下接金刚堤,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内江两股。外江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辟有许多灌溉渠道,兼具排洪作用;内江在灌县城西南,凿玉垒山成宝瓶口,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蒲阳河、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为灌溉兼通航运的渠道。都江堰以下内江、外江灌溉总面积曾达三百余万亩,解放前工程失修,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解放后经大力整治扩建,灌溉面积已扩大

10、到八百多万亩。,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带,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目前,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目前基本无恙,虽然近日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李冰简介:,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著名,二千二百多年来在

11、川西平原效益卓著。他还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崖(今四川夹江县境);治导什邡等县的洛水和邛崃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今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等工程。见(华阳志蜀志)辞海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李冰,李冰父子雕像,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埃及吉札金字塔 世界八大奇迹之二宙斯神像 世界八大奇迹之三阿耳忒弥斯神庙 世界八大奇迹之四摩索拉斯陵墓 世界八大奇迹之五亚历山大灯塔 世界八大奇迹之六巴比伦空中花园 世界八大奇迹之七罗德港巨人雕像 世界八大奇迹之八万里长城

12、,世界八大奇迹,疑问思考,文章按小节分为三部分的内容,你能概括每节的内容吗?,梳理文章脉络,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疑问思考,为什么说长城伟大?,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间,为我 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 的骄傲。,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 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厚。,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造福千 年,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灌溉了中华民族。,

13、2、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 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3、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 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 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4、长城较都江堰历史短。,讨论,从文中找出作者从哪些方面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 比较。,对比,年代上:,长城,都江堰,是“晚辈”,早“数十年”,影响上:,只“占据辽远 的空间”,占据了邈远的时间,功用上:,社会功用早已 废弛,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的灌溉 了中华民族,规模上:,宏大、突兀在 外,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气质上:,“是一种僵硬的 文明”、 “摆出 一副老资格”,“是一种灵

14、动的生活”、卑 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 毫无所求得乡间母亲,你认为以上比较中哪个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为什么?,思考,社会功用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是依附于社会功用的,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工程的伟大与不朽,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比较?,作为同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和长城各有其独到的美感和风采,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很难进行价值优劣判断。而作者却发前人之未发,以独特的视野对两者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睿智比较。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用比较或对比手法是必要的,这就需

15、要选择同样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来作参照物。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都江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于都江堰。在一般人看来,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所以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总结,文章从长城入手,做好铺垫,引出都江堰; 把他们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水流的强悍与驯服,分析第二部分都江堰的特点,1、气势雄伟(急流浩荡,大地震颤),第二部分的作用,写水不止于写水,而是写充满自信、爽利地驯服自然的人。,2、股股叠叠

16、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 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3、比赛极有规矩,显现出一种更壮丽 的驯服。,这部分运用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的写法。 作用 引发读者的好奇, 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分析文章第三部分,李冰的智慧与精魂,一、怎样理解“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可以参考第三段和第九段的有关内容。“政治走向”,在这里是指与政治理想相关联的实施政治的方向。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是无所事事,无所专攻,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是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的时候,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显然,持第一种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只有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