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4372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 01,课前预习 有的放矢,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1)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特点:历史辉煌而_,内涵_而绚丽,风格鲜明而_。 (3)作用:反映人们的_,展示人们的_,展现中华民族的_和美好追求。,2科学技术 (1)地位:是一个民族_的重要标志之一。 (2)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_的生动体现。,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成因 (1)我国幅员辽阔。 (2)各地_千差万别,_

2、发展程度不同。 (3)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2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_、借鉴、吸收,既_,又保持着_。,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 (1)特性:既有_的共性,又有各自的_。 (2)地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_,都是中华民族的_。 (3)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_、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_。,合作学习 02,名师解读 互动探究,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确区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1)源远流长主要是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根据材料中

3、表示延续性的词语,如“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等可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2)博大精深主要是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3)在做有关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试题时,凡是看到材料中有“几千年”“古老”等体现时间久远的信息,都可以断定为“源远流长”;凡是看到材料中有“精彩”“独到”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都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2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

4、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并不是说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就形成了中华文化,而是说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

5、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

6、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 (5)面对侵蚀、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不会

7、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以唐朝为例,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祆教、景教、伊斯兰教、医术及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朝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这种文化开放心态,正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的表现。,中国文化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不同地域的文化。随着中国

8、农耕经济向周边扩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又促使这些地区的文化相辅相成,渐趋融合。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对诸家学说采取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把它当作文化发展的理想境界。,有人认为,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个性。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提示: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并不是“全盘外化”,而是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不仅不会使民族文化丧失个性,还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提高学习 03,方向方法 例练提升,【例1】 (2014天津卷)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

9、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发展的途径等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外来的佛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当选;“使以儒家为主导

10、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表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当选;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没有使文化差异性消失,排除;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实践,排除。故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 C,【例2】 (2013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错误;区域

11、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 A,【例3】 (2013福建卷)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过春节的方式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选A;B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不选,一个春节并不能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

12、化的全部精髓;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例4】 (2014山东卷)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解析】 本题是理

13、解型材料分析题,需要依据材料中提供的新内容,利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一一对应,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角度阐释说明即可。 【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中国书法的奥秘在于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了它的独特性,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人生的艺术写照。材料说明( ),中国书法、中国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书法艺术和绘画

14、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汉字,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不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说法错误,排除有、的选项即可。 答案:B,2在科学医学方面,成书于8世纪的藏族四部医典是重要的医药学巨著;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回族科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被元朝颁布实行;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的领域。这些材料说明( ),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5、、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B C D,解析:材料显示,各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各领域成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各民族所创造文化的特点,故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C,3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与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侧面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 建筑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 B C D,解析:“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说明了中华建筑艺术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符合题意,应当入选。题干并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不符合题意,应当排除。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4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