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4367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考试方式的思考摘要本文在对目前国内高校考试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考核。该考试方式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 考试方式 专业课 创新型人才几千年来,中国对学生的教育,无论是古代的私塾式教育,还是一直发展到现在的班级授课制,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都是以白纸黑字的方式来由教师出试卷进行考核。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各高校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由任课教师或课程组来出一份固定的试卷来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师出什样的题,学生就作答什样的题,根

2、本有选择的余地。在国外一些高校里,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出试卷进行笔试考核的,有口试进行考核的,有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出不同的实践性的题目让个学生作答的,有让学生自己抽题签现场或课下作答的,等等。这些考核方式的基本思想是不错的。但是有些考核方式针对目前我们国内高校这种学生数量太多的情况就不太适宜,比如说让学生现场抽题签进行考核,如果学生数量很多,那整个考核过程就太漫长了。因此,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在考试方面的一些现状,适当借鉴国外高校的一些思想,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这门高校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一、建立水利工程施工试题库水利工程施工是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3、,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在很多高校都是以出纸质试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一来,对一些实践性较强及一些多体类的试题就无法在纸质试卷上实现,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不全面的。因此,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在计算机上建立水利工程施工的试题库系统及相应的考试系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考核。我们的做法首先是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内容进行详细规划整理,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的试题库,试题库中不但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正误、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常规题型,还要包括各种多体试题及若干实践性较强的试题。然后我们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试题库。二、建立水利工程施工考试系统当水利工程施工试题库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就可以依

4、托试题库开发水利工程施工的考试系统。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水利工程施工的考试系统,在期末考试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作答。在对学生考核时,可以先固定一些必考题目,再让学生自由选答一部分题目,或者全部题目都由学生在题库中进行选答,而且题目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三、考试方式的实现现在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系统,当试题库系统及考试系统建立好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系统都放在校园网上。在学生考试时,登校园网,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作为登账号,然后就可以作答。在这种考试方式下,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和多体类的尸体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实现。比如教师想考核一个具体的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那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演示某一施工的

5、像片段,然后根据该像片段让学生作答题目。四、实行该考试方式的意义由于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而且各高校的计算机资源也比较丰富,因此研究依托于计算机的考试方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课程也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1.改变学生被动考试的局面,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可以丰富教师出题的形式和内容,对一些多体类试题可以很方便的在计算机上表现。3.通过不同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真正的考核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4.可以减少学生的作弊现象,对促进学风建设有巨大的好处。5.考试方式的变革也会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相应变革,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毕业后快速地适应社会都具有很大的益处。6.考试方式的改革也可以减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若干繁琐的管理环节,对提高学校的在考试方面的管理水平和对今后的教学评估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五、结束语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实践性较强的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试过程,希望通过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有利于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