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4359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 电化学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础盘点,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自我诊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 发生,解析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在放热或吸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答案 B,2.已知反应: 101 kPa时,

2、2C(s)+O2(g) 2CO(g) H=-221 kJ/mol 稀溶液中,H+ (aq)+OH-(aq) H2O(l) 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 57.3 kJ热量,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燃烧热、中和热概念和表示形式的正确理解程度,着重考查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根据 1 mol C燃

3、烧生成1 mol CO放出的热量为 =110.5 kJ,则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应大于110.5 kJ,故A正确;B项中反应热存在吸热、放热两种情况,可更正为的反应热为H= -221 kJ/mol;C项中和热一定为放热反应放出的能量,则可表示为中和热为57.3 kJ/mol或中和热为H=-57.3 kJ/mol;D项中稀醋酸为弱酸,反应中继续电离吸收一部分热量,故放出热量值比57.3 kJ要少。 答案 A,基础回归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和 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 守恒和 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 、光

4、能、电 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 的变化。 2.焓变 反应热 (1)定义:在 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 (2)符号: 。 (3)单位: 或 。,H,物质,能量,质量,能量,热能,恒压,热效应,kJ/mol,kJmol-1,热量,(4)产生原因: 吸收能量E1,反应物 生成物,旧化学键断裂 新化学键形成,E1E2,为 反应, H= - ,H 0。 E1E2,为 反应, H= - ,H 0。,吸热,E1,E2,放热,E1,E2,释放能量E2,指点迷津 吸热反应完成后体系能量增加,故H0,为正值。放热反应完成后体系能量减少,故H0,为负值。 比较反应热(H)的大小时,不要忽视“+”、“-”号。放热越多,H

5、就越小。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出,吸收,大于,小于,大于,小,于,-,+,误区警示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而吸热反应只有加热后才能发生。”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和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反应的热量变化与反应发生是否需要加热没有必然的联系。,4.中和热与燃烧热,kJ/mol,1,25、101 kPa,1,1,稀溶液,1,57.3,放热,特别提醒 完全燃烧时稳定的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氮元素

6、转化为NO2(g),氢元素转化为 H2O(l),碳元素转化为 CO2(g),硫元素转化为 SO2(g)。,二、热化学方程式 自我诊断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 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 准状况下的数据 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值不同, 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值也不相同 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 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25C,101K Pa时的数据。 答案 B,4.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的

7、燃烧热为285.5 kJ/mol,则水分解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 2H2O(l) 2H2(g)+O2(g) H=+285.5 kJ/mol B.已知2C(石墨,s)+O2(g) 2CO(g) H=-221 kJ/mol,则石墨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C.已知N2(g)+3H2(g) 2NH3(g) H=-92.4 kJ/mol,则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2和 3 mol 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放出 92.4 kJ的热量 D.已知乙醇和乙烯的燃烧热分别为1 366.8 kJ/mol和 1 411.0 kJ/mol,则乙烯水化制乙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4(g)+

8、H2O(l) C2H5OH(l) H=-44.2 kJ/mol,解析 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当2 mol水分解时吸热571.0 kJ,A项错;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而CO不是稳定氧化物,B项错;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提供的反应物不会全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C项错;根据盖斯定律,将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可得D项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D,基础回归 1.概念: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 和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和 变化。 如:2H2(g)+O2(g) 2H2O(l) H

9、=-571.6 kJ/mol 表示: 。 3.书写: (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物质的量,反,应热,物质,能量,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 、 、 、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 (4)注意守恒关系: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能量守恒。(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注意特殊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产物H2O的系数必为1。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

10、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系数必为1且燃烧产物应为稳定的氧化物。,s,l,g,aq,(6)区别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H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如:N2(g)+3H2(g) 2NH3(g) H= -92.4 kJ/mol。表示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完全反 应生成2 mol氨气时放出92.4 kJ的热量。但实际上 1 mol N2(g)和3 mol H2(g)充分反应,不可能生成 2 mol NH3(g),故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肯定小于 92.4 kJ。,误区警示,4.判断: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主要是“四看”: “一看”:化学原理是否正

11、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 “二看”:状态是否标明。 “三看”:反应热H的符号是否正确。 “四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三、盖斯定律 自我诊断 5.NH3(g)燃烧的产物是NO2(g)和H2O(g)。 已知反应有: (1)H2(g)+ O2(g) H2O(g) H=-241.8 kJ/mol (2) N2(g)+O2(g) NO2(g) H=+33.9 kJ/mol (3)NH3(g) N2(g)+ H2(g) H=+46.0 kJ/mol 下列关于NH3(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 确的是 ( ),A.NH3(g)+ O2(g) NO

12、2(g)+ H2O(g) H=-282.8 kJ/mol B.NH3(g)+ O2(g) NO2(g)+ H2O(g) H=-161.9 kJ/mol C.NH3(g)+ O2(g) NO2(g)+ H2O(g) H=-161.9 kJ/mol D.NH3(g)+ O2(g) NO2(g)+ H2O(g) H=-282.8 kJ/mol,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将方程式处理: (1) +(2)+(3)得:NH3(g)+ O2(g) NO2(g)+ H2O(g) H=-282.8 kJ/mol。 答案 A,基础回归 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 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

13、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有关,而与 无关。 2.意义: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应用:,相同,始态和终态,反应的途径,H1,H2,H1=aH2,H1 H2,H1=-H2,H=H1+H2,在应用盖斯定律时,应注意区分在热化 学方程式中哪些物质需要保留,哪些物质需要约 减,可用不同符号作好标记,然后进行加减。,特别提醒,6. 合理利用燃料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解析 A项,不符合化学反应原理;

14、C项,乙醇是可再生燃料;D项,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燃料,只有B项正确。,B,四、能源,自我诊断,7.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又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一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干馏煤气是一级能源,(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 确的是 (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 究在水不分

15、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 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 水获得氢能源 答案 (1)C(2)C,基础回归 1.概念:能提供 的自然资源。 2.发展阶段: 时期 时期 时期。 3.分类 (1)化石燃料 种类: 、 、 。 特点:蕴藏量有限,且 再生。 (2)新能源 种类: 、 、 、 、 和 等。,能量,柴草,化石能源,多能源结构,煤,石油,天然气,不能,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特点:资源丰富, 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 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可以,化石燃料,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