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4321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根据有关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栏目索引,一、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 相互交替 2.阶段,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冷暖干湿,波动上升,答案,答案,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直接影响着古代文明和经济的 。 (2)引起 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1)近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兴衰,动植物分布带,变暖,变冷,上升,变暖,答案,(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延长,增加,下降,降低,增,加,增加,扩大,平衡,供暖,制冷,温室气,体,耐高温耐,干旱,上升,土地荒漠化,答案,3.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1)原因 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可能是 周期中的一个阶段。 人为原因:人类大规模使用 ,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 。 (2)治理措施:全人类共同合作,加强对大气环境的 。,气候波动,化石能源,温室气体,保护,【思考】,答案,全球气候变化就是指全球变暖吗?为什么分析树木年轮可以推测过去的气候状况?,答案 不是。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指全球气候变暖,而是

3、全球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包括冷、暖、干、湿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 树木年轮的厚薄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寒冷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较慢,年轮较薄;在温暖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因此,根据年轮的厚薄可以推断过去的气候状况。,返回,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活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主要是_ _。,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解析 要根据曲线变化特征分析。,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解析答案,(2)从干湿状况看,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以_期为主。 (3)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天

4、气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地质时期曾出现过三次大冰期,请在上图中标出,并写上名称。,解析 总起来看,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以湿润期为主。 解析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有三次非常明显的气温偏低的时期,分别是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答案 标在三次气温最低处,自下而上分别是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湿润,解析答案,(4)结合图示说明石炭纪早期为何成为形成煤炭的重要时期。,解析 成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高大茂密。 答案 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繁生,森林广布。,解析答案,反思归纳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冷暖和干湿的变化,其原因包括多方面,其变化具有

5、周期不一、冷暖交替的特点,具体如下:,(注:冰期全球气温降低、间冰期全球气温升高),探究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和教材图423“古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变暖影响示意图,材料二 2013年9月3日,第22届太平洋小岛国峰会在马绍尔群岛共和国首都马朱罗举行,与会领导人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给小岛国带来的严峻影响。太平洋小岛国峰会成员为库克群岛、基里巴斯、瑙鲁、纽埃、马绍尔群岛、帕劳和图瓦卢7国。会议指出小岛国目前面临的气候环境非常脆弱,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岛国未来,而这些国家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与技术,因此形势

6、会越来越严峻。会议呼吁节能减排,以此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读教材图423,据图分析:图中两条曲线高低变化之间有何关系? 你能推测公元前8 000年左右我国气温的高低吗?,答案,答案 虚线上升阶段,表示雪线升高,气候变暖,该时期实线往往也高;虚线下降阶段,表示雪线降低,气候变冷,该时期实线往往较低。 公元前8 000年左右,挪威的雪线高度低,说明气温低,我国的气温也应较低。,(2)据材料一图分析:全球变暖对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中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农业将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给小岛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答案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更加干旱。 中纬度

7、地区作物水分亏损,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 高纬度地区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 答案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小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4)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已经举国移民新西兰,为了不让其他岛国重演图瓦卢的悲剧,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方面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推广新能源;另一方面要植树造林,同时要努力加大国际间的合作。,答案,反思归纳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a.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b.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对农业的影响,b.

8、对工业的影响,c.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所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其成因和分布均具有全球性,全人类的共同应对、积极参与才是根本。,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2014年欧盟秋季峰会10月23日在布鲁塞尔开幕。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就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等国际问题展开讨论。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历史时期主要表现为气温的高低变化 B.几千年来,气候变化趋势相同 C.当今气候变化的突出特点是气温升高 D.气候变化属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1,2,3,

9、4,5,解析答案,6,解析 气候变化不仅表现在气温的变化,还有降水的变化,所以A项错误; 几千年来的气候变化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出现,不同阶段变化趋势不同,所以B项错误;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有联系的,如气候变暖,所以D项错误; 当今气候变化的突出特点是气温升高,因此选C。 答案 C,1,2,3,4,5,6,2.下列人类活动与当今世界气候变化趋势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 A.修建水库 B.潮汐发电 C.砍伐雨林 D.城市绿化,解析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变暖,砍伐雨林使森林面积减小,降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解析答案,1,2,3,4,5,C,6,对点训练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

10、影响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回答35题。 3.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冰川退缩 冻土融化 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 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A. B. C. D.,1,2,3,4,5,解析答案,6,解析 变化气候变暖可导致冰川退缩,冻土融化。世界农业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大。,C,4.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可表现为( ) 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得更加旺盛 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1,2,3,4

11、,5,解析 全球变暖,会使北半球温度带向北移,南半球温度带向南移。同时,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降水增加,利于森林的生长。气候变暖,有助于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病虫害的范围扩大。气候变暖,会使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下降,如印度北部。,B,解析答案,6,1,2,3,4,5,5.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 ) 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 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 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 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解析答案,解析 全球变暖会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D,6,1,2,3,4,5,6,综合提升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以看出,大气中二

12、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1,2,3,4,5,6,解析答案,返回,(2)读图分析,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 (3)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4)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举三例) (5)如何行动才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进而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1,2,3,4,5,6,解析答案,解析 结合图示曲线可分别判断1850年2000年大气中CO2含量、全球气温及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全球气温的升高主要与CO2含量增加有关,而气温升高可导致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13、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使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再就是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生态、农业产量的变化。抑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措施可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 答案 (1)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1,2,3,4,5,6,返回,(2)波动上升。 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 (3)波动上升。 全球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4)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加剧自然灾害

14、;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 (5)控制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植树造 林等。,教材P89 思考 我国野象分布地区不断南移,说明北方地区气候已不再适合野象生活,不再温暖湿润,体现了图示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由温暖变冷的过程。 教材P89 复习题 1.研究古代气候主要有以下方法:花粉记录分析法、树木年轮分析法、氧同位素分析法和海洋沉积物分析法,此外还有河流活动调查法、历史法以及化石分析法。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粉类型。科学家通过观察每个土层中的花粉,就能知道该地区以前生长什么植物,根据沉淀花粉经历的气候条件与现在相同植物生长的气候相似的原理,就能推断出该地区古代的气候特征,这就

15、是花粉记录分析法。树木年轮分析法,,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则是根据年轮的厚薄追溯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状况,薄的年轮表明这一年的天气寒冷或干旱,厚的年轮说明这一年的天气温暖或湿润。氧同位素分析法是根据水中氧16和氧18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时期气候的冷暖,氧16比较轻,水中含量高说明气候寒冷;氧18比较重,水中含量高,说明气候温暖。海洋沉积物分析法则是根据沉积物当时的沉积环境确定沉积时的气候冷暖。 2.地球上的气候一直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经历了第四纪冰期的寒冷期。第四纪冰期出现过数次,其间也有温暖的间冰期。冰川消退后,气候虽转暖,但有数次反复波动。我国在距今1万年前后气温还是比较低的。距今5 000年全球出现了人类史上最温暖的气候;,公元前1 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中国中原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公元前800年到公元200年,气候相对暖湿;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曾出现世界范围的增暖现象,而后世界气候寒冷;进入80年代,全球又有增温变暖的趋势。 3.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