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4304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

2、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重点: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难点 : 引导学生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技巧,同时调动学生的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3、引导他们认真感受和体验作品中优美的意境,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实感和经验;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学习文中的比喻、比拟、通感、映衬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分析、品味语言的形象性的绘画美,揣摩丰富的情味,同时揣摩文中的一些炼字炼句必须反复推敲涵咏,从中嚼出艺术的真趣。,散文 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 写景散文 哲理散文,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

4、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

5、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散文的鉴赏技法,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

6、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散文的鉴赏技法,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散文的鉴赏技法,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

7、文章内容。,散文的鉴赏技法,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散文的鉴赏技法,5.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散文的鉴赏技法,6.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欣赏散文的一般步骤,朗读,感受

8、,品味,评论,朗读的基本要求,1、理解内容 2、看到形象 3、体会情感 4、适当注意眼神 5、把握重音、语调、语速,能为这幅图起名吗?,荷塘月色,朱自清 1927年7月,朱 自 清 (18981948),作者简介,初中学过:背影春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

9、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1948年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从他一生的 言行来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 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朗读指导:,声音轻,感情柔,节奏缓,朗读,梳理作者的行踪,并勾画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作者的行踪:,观荷塘,赏四周,回家,出家门,踱小路,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4、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5、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6、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颇不宁静,寻求宁静,暂得宁静,失

10、去宁静,求宁静,不宁静,得宁静,出宁静,明线:空间变化 暗线:感情变化,文章结构:,出家门,心里颇不宁静,暗线,我们可以明确:,观荷塘,赏四周,踱小路,回家,明线,游踪,暗线,寻宁静,暂得宁静(便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人),失宁静(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课文那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色,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通感:以一种感觉来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法。也叫“移觉”。,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 那笛声里有

11、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 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吴钩和柳叶眉坐在小堤上歇息,柳叶眉不知怎么心烦意乱地说:大哥,你给我吹个小曲儿,要酸酸的,甜甜的,凉凉的”,画面美:月色下的荷塘 朦胧、静谧的美。,写景技巧: 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叠词的巧妙使用。,清淡缥缈、若有若无、断断续续、沁人心脾,荷塘,田田 出水很高 像婷婷舞女的裙,零星 袅娜 明珠 星星 美人,缕缕 渺茫的歌声似的,凝碧的波痕,叶子更见风致,静,动,幽雅宁静,月下的,( ) ( ) ( ) ( ) ( ),荷叶

12、荷花 荷香 荷波 荷韵,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写了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1)以流水作比 ,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 ,雾的轻飘壮。,(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替换法,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升”替代“浮”呢?,照,“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照”

13、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失去和谐感。,泻,一览无余,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浮,轻飘柔美,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画,“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14、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画面美: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色。,写景技巧:比喻、炼字、虚实结合,虚中见实,贴切的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漂浮的姿态,一种摄人心魄 的意境。,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如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光影似曲,塘上月色,浓淡相宜,月色,( ) ( ),月光 月影,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实,虚,实,虚,朦胧优雅,塘上的,树色

15、“阴阴的”,月光淡淡的,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灯光“没精打采的”毫无生气。,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景物的特点:淡雅、朦胧,衬托手法:单写月光单调,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画。,荷塘的四周,( ) ( ) ( ) ( ) ( ),杨柳 远山 蝉声 灯光 蛙声,树梢 树上 树缝 树下,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乍看像烟雾般,整体的风光,荷塘 月色,画 面 是,美丽的,气 氛 是,宁静的,格 调 是,雅致的,美,静,雅,语言美,修辞、炼字、衬托、叠词的巧妙使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浓淡相宜,现实,忽然想起月下荷塘悄悄带上门出去,路上,( ) ( ) ( ),路 树 月,幽僻 寂寞,许多 蓊蓊郁郁,淡淡,一个人的世界 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热闹、风流。“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他为什么会想到采莲的事情呢?,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惦记江南,采莲盛况采莲赋,西洲曲,热闹 风流,低头弄 子 子 如水,怜 怜 情,轻轻推 门进去,少年女子看的人多,现实现实,带门出去,走在路上,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江南旧俗,推门近来,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