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4297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1.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2.理解导致自然灾害危害出现差异的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学习目标,栏目索引,课堂讲义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课堂小结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课堂检测 随堂训练,体验成功,活动指导 解疑释惑,学以致用,1.差异表现 (1)发生率的地域差异 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大洲,且其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比例呈_趋势。,一、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答案,课堂讲义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亚洲,自主预习,上升,答案,(2)发生地点的地域差异,非洲,西北太平洋,中国

2、,印度尼西亚,答案,2.带状分布,(1)概念,灾害带:灾害集中分布的 地域 灾害区:灾害集中分布的 地域 地震带: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点集中的带状区域,(2)全球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大洋中脊地震带 地震带,带状,面状,大陆裂谷,答案,(3)全球两大灾害带,环太平洋,地震,台风,2050,地震,洪水,干旱,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52001年自然灾害次数统计(%),合作交流,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答案 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 最典型的应是台风。亚洲距离台风产生最频繁的地区西北太平洋最近,最容易受到

3、台风的侵袭。,(1)亚洲的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在各个大洲中位居首位,简述发生在亚洲主要的气象灾害,并选取其中典型的一种气象灾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案,答案 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答案,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 应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表:,反思归纳,环太平洋灾害带灾害集中的原因是( ),【练习巩固1】,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山地地质灾

4、害 沿海地带多水文灾害 暴雨集中,滑坡时有发生 A. B. C. D.,解析答案,解析 环太平洋灾害带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地带,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吻合,多火山、地震灾害。环太平洋灾害带又位于海陆交接处,受海洋灾害影响大,多风暴潮、海啸。,D,1.差异表现 (1)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 和不同的时间,其损害程度可能 。 (2)灾害损失的 也呈现极大的差异。在世界各大洲中, 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答案,二、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自主预习,地点,大不相同,区域分布,亚洲,答案,2.因素分析,地质,强度,经济密集,人文,易损,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长江洪峰流量

5、是43 4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长江洪峰流量是28 8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5.94米。 材料二 1954年和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合作交流,(1)请说明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灾的自然原因。,答案 长江流域多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长江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当流域内普降暴雨时,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会出现特大洪水; 气候异常,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 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答案,(2)两次大洪灾,1954年降水量大经济损失小,1998年降水量小经济损失大,试分析其原

6、因。 答案 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社会财富多。,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取决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及社会对于灾害的易损性。,反思归纳,(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这两方面都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灾害强度的差异 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 B. C. D.,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是( ),【练习巩固2】,解析答案,解析 自然灾

7、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包括自然地理背景,如地质构造、地貌特点、气象、水文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同时还取决于人文地理背景,如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C,返回,课堂小结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知识提纲,返回,1.全球两大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2.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自然地理背景决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人文地理背景决定社会对于灾害的易损性。,强化记忆,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地理环境不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8、) A.印尼、中国 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 D.孟加拉国、蒙古,课堂检测,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中国和印度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B,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 A.非洲、西亚 B.非洲、北美 C.中欧、西亚 D.南亚、北美,解析答案,解析 非洲、西亚降水稀少,干旱灾害频发。,A,1,2,3,4,5,6,3.下列选项中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 A.中国、日本、韩国 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 D.墨西哥、智利、印度,解析答案,解析 只有C选项中三个国家都是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带上。,C,1,2,3,4,5,6

9、,4.与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损失较轻的原因是( ) A.人口较多,密度较大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少 C.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能力强 D.面积小,社会财富密度高,1,2,3,4,5,6,解析答案,解析 欧洲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自然灾害绝对损失严重;但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的能力强,自然灾害对其危害程度较轻,相对损失较低。,C,解析 首先注意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可把D项排除,它涉及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无关。其次要注意题目中的隐性信息“城市化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发生联系,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5.珠江三角洲近

10、年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 ) A.寒潮频繁南下 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 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 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解析答案,C,1,2,3,4,5,6,6.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解析答案,(1)简述图示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2,3,4,5,6,解析 图示中等值线的分布较为复杂,像这样的等值线分布规律要分块描述

11、;根据材料可知,东部地区是以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为中心损失率向周围递增,与经济发展水平递增的方向相反,其影响因素应该是抗灾能力;西部自东向西损失率递减,与经济发展水平递减方向相同。 答案 图中东部地区从京津地区向南、向西、向北,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抗灾能力;西部地区从东向西,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1,2,3,4,5,6,返回,解析答案,(2)造成图示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并分析自然原因。,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从图来看,该灾害的受灾面积很广,不论什么地形都有分布(涝灾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区

12、域),可判断该灾害类型为旱灾。北方旱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一是降水总量少,二是降水变率大。 答案 旱灾。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1,2,3,4,5,6,教材P48活动 提示 根据地震在地理分布上的共同特点,运用板块构造知识分析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的成因和规律;在地理分布上,1960年智利大地震和1999年我国台湾大地震,都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上。这两次地震的发生,都源于板块运动引起的断层活动。智利地震地区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我国台湾地震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活动指导 解疑释惑,学以致用,教材P50活动 提示 可以选择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和苏里南三个国家(地区),分析其海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防灾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说明它们灾害脆弱度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苏里南受地震、火山和飓风侵害的频率较低,而苏里南的经济状况又较好,社会抵御、承受灾害的能力较强,因而成为自然灾害的低度脆弱地区。多米尼加联邦和圣卢西亚飓风、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多发,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较差,社会抵御、承受灾害的能力较弱,因而成为自然灾害的高度脆弱地区。,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