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3819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 10.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知识系统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源于教材,最新考纲展示,最新考纲展示,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12月。 3.内容:确立了 和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4.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重点识记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土地公,有制,自,主经营,乡镇企业,思维导图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2、认识,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 (2)过程 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心环节是 ,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深化:1992年确立建立 的目标。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现代企业制度,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 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发展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 是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

3、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 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 发展的进程。,非公有制经济,现代化,重点识记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 (1)经济特区: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 五个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20世纪80年代,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进一步对外开放:1

4、992年,开发上海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004年以来,天津 的开发建设引人关注。 3.特点: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海南,浦东,滨海新区,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5.深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 (1)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2)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思维导读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重点识记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

5、 2.表现 (1)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2)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3)进入互联网时代:1995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影响、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时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们的观念、穿着、家居、流行语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拓展 影响现代中国生活变化的因素:政治局势及国家政策的变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延续。国际环境的影响。,小试身手,1.判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等举措,土地所

6、有权不断发生变化。( ) 提示: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使土地的所有权变为公有制,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所 有权,农民只获得了经营权和使用权,土地仍然是公有。 2.判断: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管理体制,享有特殊的法律 地位。( ) 提示: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 不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3.思考:有人认为20世纪后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 的产物,你认为“外因”是什么? 提示:(1)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美关系改善。 (2)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考点小结,要点

7、史料探究 研析史料 探究重点,要点一,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8、【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解读】,【结论】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点二,【史料】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顺应了国际的发展潮流和适应了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对外开放,【问题】 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解读】,【结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发开放

9、浦东、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深化拓展】 对外开放的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层次的对外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就是不仅经济领域,而且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也对外开放。,高考源于教材 深化教材 对接高考,概念阐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的背

10、景下,实行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突破训练】,1.(2013年江苏历史,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材料中可知甲段时间是1990

11、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A、B两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D不属于经济理论。因此正确答案选C。,2.(2013年天津文综,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解析:D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

12、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生产与市场销售脱节。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达仁堂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答案为D。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体现,排除;达仁堂的分号只是与生产脱钩,达仁堂并没有失去分号,C项错误。,教材拾遗,【命题素材】(图片选自岳麓版),【考情分析】 角度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的作用 【典例】 (2012年安徽文综,18)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

13、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B 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表格数据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无法体现消费水平的高低,且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判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启动,C项错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角度二 农村改革对城市改革的推动 【典例】 (2014年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

14、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 B. C. D. 解析:A 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普遍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正确;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才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与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不符,故错误;与史实不符,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变式训练】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 提示:(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15、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 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 (2)历史上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 城市。 (3)一些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 必行的大趋势。,2.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提示:成就: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问题:(1)中国国情决定了改革后我们依然实行的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相对都比较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难度很大。 (2)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