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3797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二,三,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 1.背景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总原则 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一,二,三,4.主要成就 (1)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

2、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一,二,三,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目的 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提出 (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3、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一,二,三,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一,二,三,一,二,三,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概况: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意义: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概况: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提出“

4、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 史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史料二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

5、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互动探究 (1)史料一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2)史料二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加强合作

6、的共同愿望。,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怎样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

7、入,(2)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例题】 右图是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右一)、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右三)、总理尼赫鲁的合影。这次访问最大

8、的成果是周恩来提出( )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解题指导:仔细阅读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等信息表明,这次访问的最大成果是中国和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其余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探究点,1,2,3,4,5,当堂检测,6,1.1949年11月,周恩来讲道:“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 A.新中国承认了列强的领事裁判权 B.新中国必须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新中国总结经验教

9、训,正在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盟国关系 D.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对等原则,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D项。 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2.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故选C项。 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3

10、.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材料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的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界限,开始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建交,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4.观察下图,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 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

11、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C.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图下文字:“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联系教材所学内容,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度政府赞同。故选B项。 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5.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倡导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互助合作 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

12、.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的核心是求同存异、互助合作。故选A项。 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6.宣传画和纪念币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识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宣传画和纪念币的共同主题是歌颂中苏友谊。推测它们出现的大致时代,当时铸就中苏友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苏间的友好对中国有何重大的意义?,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参考答案:(1)20世纪50年代。因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给新中国以大力的援助和支持;中国政府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中苏间的友好,有利于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