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657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 练习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

2、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

3、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1.根据文意,推断下列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解褐大理评事()(2)知秭归县()(3)再迁著作佐郎()(4)豪猾为民患()(5)鼎暴其凶状()(6)杖脊黥面徙远郡()(7)赐绯鱼()(8)事具食货志()(9)还奏军储失期()(10)鼎坐削三任()(11)真宗践位()(12)时三司督逋负严急()(13)有久被留系者()(14)多所蠲免()(15)时西鄙未宁()(16)所在官鬻()(17)故蕃部赍盐至者()(18)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19)鼎奏罢之()(20)亦密陈其非便()(21)所在约束乖当()(22)延

4、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23)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24)俟秋收易新粟()(25)鼎始谋多沮()(26)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27)丁内艰()(28)起复()(29)磊落尚气()(30)居官峻厉()参考答案(1)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2)主管(3)升迁(4)灾祸,祸害(5)揭露(6)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7)赏赐(8)写(9)军需物资(10)降职(11)帝王登上帝位(12)拖欠赋税(13)拘押(14)免除(15)边境(16)卖(17)携带(18)买(19)罢免(20)陈述(21)不当(22)安排(23)充实(24)等到 (25)失败(26)乘坐驿车,指奉命出使

5、。传,驿站的马车(27)遭逢(28)起用恢复原职(29)崇尚气节(30)严厉参考译文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有叫萧甲的人,豪横奸诈,成为当地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状,将他杖脊、刺面流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派人接替他回朝,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银宝瓶带,太宗特别赐他犀带,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垦田,具体情况记在本书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

6、鼎因此被取消三任期。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州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后,恢复原来的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十分严酷,有人长时间被拘押。朝廷命梁鼎按籍详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拜任右谏议大夫。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解池盐,由官府专卖,诏令按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价格很便宜。到禁止池盐来困贼,命令商人送粮,从沿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肯定会冒犯禁令买卖池盐,是帮助敌人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

7、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但管理不当,延州的刘廷伟、庆州的郑惟吉都不听从他的安排。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予以阻止,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这些举措是否可行,结果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动原有办法有过错,诏令免去度支使职务,仍任右谏议大夫。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二、(改编自2018湖南

8、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

9、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

10、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重点实词积累。(1)以学行为里人所宗()(2)补郡学弟子员()(3)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4)不肯苟简涉猎()(5)会湖南茶寇剽庐陵()(6)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7)而郡县倚以为重()(8)九龄不以职闲自佚()(9)劝绥引翼()(10)有肯綮之阻()参考答案(1)尊崇(2)填补缺职(3)大力,大举(4)草率简略(5)剽掠(6)接受(7)倚靠(8)放松(9)安抚(10)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

11、最重要的关键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B.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C.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D.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12、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构成,其盛衰消长能使大自然产生变化,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还能影响人的命运。B.太学,其名始于西周,因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始设于京师,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C.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体安稳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如底座等。静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边的围栏。D.“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

13、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答案D解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九龄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得到许忻的肯定和帮助后,他更加发奋攻读,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晓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等学说。B.陆九龄长在治学,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庐陵时,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虽盗寇没来,但使此事得到了郡县的重视。C.陆九龄研修礼学,治家

14、、治郡有方。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称他们为“二陆”;在兴国任上,他安抚百姓,劝士兴学,使当地学风大振。D.陆九龄循循善诱,讲究方法。面对求学的人,他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提问,启发他们自悟其道,不强以为师,不固执己见。答案B解析“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不合文意,第三段“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指州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而州县倚以为重”应理解为“州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2)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参考答案(1)人的疑惑有时候难以用口舌来争辩,言辞激烈了,正好使他更加固执己见;稍加等待,未必不能自悟。(2)他听取意见并且观察思考,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正极精通的境地,不会放弃。参考译文陆九龄,字子寿。他的父亲陆贺,因为学问品行好而被乡里人推崇。陆九龄小时候聪明庄重,十岁时母亲去世,悲哀伤身如同成人。稍微长大些,补为州学弟子。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说及程氏之学,只有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少接见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献典籍全部告诉他。从此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学习,遍阅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