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3522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5 劝学(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4(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文言文(2),15 劝学(节选),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学苦读。那么如何学习呢?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劝学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劝学成了一篇激励后世之人勤学刻度的醒世之作。,栏目索引 CONTENTS PAE,谈勤奋,大家肯定都听到过“勤能补拙”这个成语,意思是说,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许多有着伟大成就的人,都和勤奋有着不解之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少年神童。他们小小年纪,就能歌善舞或对事物有着高超的见解。可是,他们沉浸在大人们的夸奖中,不努力,不奋斗,

2、最终成了一群碌碌无为的人,谁也看不出,哲思品悟,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他们和别人的区别。而有些人,他们没有聪颖的天资,也没有过人的智商。可他们踏踏实实地向目标努力,向前程迈进。最终,他们成功了。天分,是起跑时的领先,而勤奋决定了跑步时的速度。勤奋,让踏实肯干的人跑到了终点,取得了成功的奖杯。 所以,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佳句咀华,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

3、人。陶渊明 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后圣”荀子,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作者视窗,荀子,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政论家、思想家、 教育家、文学家。如果有这么多后人永生也难以企及的 “家”,仍然不能尊之为圣,那我只能慨叹“圣”之所以为“圣”,是因为这个职称名额非常有限。同抱不平的还有章太炎先生,他认为荀子为“圣”当之无愧,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后圣”,以太炎先生的才学名望尚不能激起波澜,也就遑论别人了。,也难怪,其时封建社会已趋式微,新学蓬勃而起,谁还有闲暇为荀子正名?现代人孜孜以求成为什么“家”,说到底只是虚名,荀子在世时兴许认为不值一哂,

4、弃之如敝屣。那还是用他的业绩来说话吧。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主张礼法兼治,平政爱民,举贤纳士,仁人之兵。他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发展经济的富国说,成为他之后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治国理财的金科玉律。他的成相篇、赋篇首开我国说唱文学和赋两种文学之先河,建立起独有的博大精深的哲学、地理、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语言的思想体系。近代史学家称荀子为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开一代师风的旷世大儒,谭嗣同认为:“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不是孔孟之教,而是荀学。”,注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

5、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曾任齐国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论,影响深远。,今存荀子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多方面,是古代论说文成熟的标志。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二、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

6、逐渐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的学说,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1)靛青( ) (2)蓼蓝( ) (3) 以为轮( ) (4)槁暴( ) (5)跂而望( ) (6)舆马( ) (7)舟楫( ) (8)跬步( ) (9)骐

7、骥( ) (10)锲而不舍( ) (11)驽马( ),din,lio,ru,o p,q,y,j,ku,q j,qi,n,2.辨形组词,(1),锲( ) 契( ),(2),楫( ) 缉( ) 辑( ),锲而不舍,契约,舟楫,缉拿,(3),砺( ) 励( ) 枥( ),磨砺,勉励,(4),躁( ) 噪( ) 燥( ),急躁,噪音,编辑,老骥伏枥,干燥,3词义理解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金就砺则利: (4)虽有槁暴: (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停止,结束。,木工用以取直的墨线。,磨刀石。,曝晒。,到达。,(6)善假于物也: (7)神明自得: (8)圣心备焉: (9)无以至千里

8、: (10)锲而不舍:,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人的智慧。,通达事理的思维。,没有用来的(办法)。,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通“煣”,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有”通“又”;“暴”通“曝”,曝晒。,通“智”,理智。,通“性”,本性。,(2)一词多义,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博闻强志( ) 不能称前时之闻(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先达德隆望尊( ) 适冬之望日前后( ),听,

9、听到,见闻、学识,声誉、名声,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假,善假于物也( ) 乃悟前狼假寐( )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 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群响毕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佛印绝类弥勒( ),凭借,借助,假装,给予,借,横渡,终止、停止,隔断、隔绝不通的,非常,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虚词归纳,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于此,从这里,疑问代词,哪里,代词,它,于,水为之,而寒于水( ) 取之于蓝( ) 告之于帝(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介词,比,介词,比,介

10、词,向,介词,到,而,吾尝终日而思矣( )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蟹六跪而二螯( ) 聚室而谋曰( ),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可是,却,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并列,和,连词,表承接,然后,就,一、文本助读,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荀子强调学习的作用,所提倡的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我们借鉴。,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结构图示,【重点词句梳理】 1词类活用 (1)假舟楫

11、者,非能水也(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木直中绳, 以为轮( ) (5)用心一也( ),二、小组合作,名词作动词,游水,名词作状语,每日,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动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数词作形容词,专一,2古今异义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特指长江、黄河,广泛地学习,(3)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托付 (5)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爪子和

12、牙齿,藏身,两个词,因为/心思,3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答案 (1)(2)判断句 (3)定语后置句 (4)(5)状语后置句,4翻译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前进)的人,不是善于走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

13、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自然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达事理的思维就具备了。,三、师生探究,1本文标题为“劝学”,“学”顾名思义指“学习”,但生活中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荀子是在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答案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联系前面的文字,可知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上看,荀子是在劝人们学习做人。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们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所以,荀子劝人们重视品德的学习,加强道德的修养。,2本文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从开篇到结尾始终都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论述,“人”实质上是本文反复吟

14、咏的主旋律。文中写了哪些“人”? 答案 文中写了“君子”和“吾”两类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知道“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的效果,但“吾”比“君子”的境界要低一层。,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抑“恶”扬“善”。,3运用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也是本文的亮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比喻论证的作用。 答案 本文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喻体,采用博喻,使文章更生动,更有气势。同类事物设喻,可从相同的角度铺陈渲染,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如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

15、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比喻说明“善假于物”的道理;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来说明积累的道理等。这样,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形象化,使读者获得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千变万化的句式,读来毫无板滞之感。,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应该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答案 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需要和思考结合起来。荀子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观点并不是否定思考,而是否定只是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做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将“终日思”与“须臾学”作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说明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进学解(节选) 韩 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