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3518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版必修5(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新闻 7 访李政道博士,咬文嚼字,应是“日薄西山”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英雄钢笔,如今日暮西山。”这是2012年11月24日现代快报A17版“英雄”迟暮老国企贱卖股权一文中的一句话。其中的“日暮西山”讲不通。 暮,本义指日落时,傍晚;“日暮”也即傍晚,还指天色晚。被暮色笼罩的,当是整个大地,不可能仅限于西山所在的那一角。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当暮色笼罩大地时,西山上方还会有一抹落日的余晖。所以汉语中无“日暮西山”的说法。 置于“西山”之前的,应是“薄”。“薄”,动词,意思是迫近、接近。日薄西山:太阳迫近西山,即将下落。也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这条词语很典雅,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

2、颇高。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荣先,课前 识记,栏目链接,作者简介,栏目链接,相关知识,新闻的导语与主体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后写次要的。,1.注音,预习探究,ln,hn dn,sh,n,y,b,chn,chn,hn,hn,m

3、i,mu,chun,chun,2.写对字形,稍,梢,衡,衢,斑,班,漱,懒,濑,獭,籁,字形小贴士,“矛”是个象形字。其周朝中期金文的形体,上部是锋利的矛头、下部是一根长柄的形象。小篆的形体,是在金文基础上饰以毛羽而美化了的矛。楷书的写法,已看不出矛的样子了。“矛”的本义为长矛,是古代最常用的也是最早的兵器。 “矛”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矛”的字大都与矛或刺杀的动作有关,如“矜”“矟(shu,即槊)”等。“矛”也可以表音,作声符,如“茅”“蟊”“懋”等字都从“矛”得声。,3.解释词义,(1)模拟: _ (2)混沌: _ _ (3)神通: _ _ (4)倡导: _ (5)根基: _,模仿。

4、也作“摹拟”。,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带头提倡。,基础。比喻家底。,(6)情怀: _ (7)精确: _ (8)色彩斑斓: _ (9)标新立异: _ _ (10)欢欣鼓舞: _ (11)齐心协力:_ _,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非常准确;非常正确。,颜色灿烂多彩。,提出新奇的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表示与众不同。,形容非常高兴振奋。,众人一心,共同努力。犹言“同心合力”。强调合力。,栏目链接,4.辨析近义词,(1)接受接收 “接受”指对事物接纳而不拒绝。 “接收”指收受,接纳。 昨日,由省劳动保

5、障厅、深圳市劳动保障局等单位主办的_农村劳动力大型洽谈会在深圳举行,粤东、粤西、粤北14城市与深圳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书。 一年,两年它依然那样,没有任何变化。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我除了_估计没有什么更折中的办法了。,接收,接受,(2)不止不只 “不止”多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 他们来的人可不少,_60个。 今天_刮风,还下雨。,不止,不只,背景链接,整体 感知,2001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纪念日。为此,北京青年报社与发现图形科普杂志社联合推出了大型采访活动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在国家或地区,与大师们面对面访谈。北京青年报每周以3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

6、所有的报道。本文即为这次系列人物专访与诺贝尔大师面对面的节选。本文是记者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李政道博士作的专访。 李政道,美籍华人科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文脉梳理,文段研读,一、阅读课文“记者: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可

7、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记者为什么要从“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这个问题谈起? _,获得诺贝尔奖是对李政道博士科学成就的承认和肯定,对此他有着切身的体会,从这个问题引入,比较自然,并且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2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_,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所尚未了解的。比喻说理法。,二、阅读课文“记者:我查到新华社1974年 5月发的一条很短的新

8、闻稿主任汤超就是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培养出来的”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_,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个人的观点有不统一之处是必然的。,2李政道博士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_,李博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三、阅读课文“记者:您 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

9、,还是其他应该说,宇称不守恒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处记者的发问有什么特点? _,第一个问题又回到“诺贝尔奖”问题,第二个问题运用选择问句发问,这样既使访谈的中心突出、针对性强,又给受访者限定了回答的范围。,2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 _,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四、阅读课文“记者:您认为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至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_,针对这个问题,记者

10、和李博士有三问三答,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家国籍不重要,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明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2结合全文,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 _,李政道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有谦逊、创新、平和、博而专、勤勉、坦然面对功利、为科学献身的素质。,栏目链接,名师锦囊,访谈,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A.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B.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