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3277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讲)新人教版必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人教必修5第6课逍遥游教学资料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

2、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

3、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

4、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鲲()抟()坳(

5、)蜩()决()起而飞抢() 小知()斥鴳() 数数()然泠()然3、疏通、积累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辩辨而耐有又重点实词(单音词):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重点生字抟坳蜩舂蟪蛄斥鴳四、整体感知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

6、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五、分析、理解第一段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六、布置作业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附:板书设计(大)(小)鲲鹏海运水击三千里野马、尘埃以息相吹持扶摇培风芥覆杯

7、水于坳堂大舟水之积蜩学鸠(适莽苍、百里、千里具粮各别)皆“有所待”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二、分析、理解第二段1这一段可分几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

8、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

9、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

10、陋,只能算是“小智”。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三、分析、理解第三段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宋荣子、列子(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顺应万物的本性,达

11、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四、总结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可谓想像奇特。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2、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层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

13、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五、鉴赏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

14、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六、作业:搜集庄子有关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板书设计逍遥游庄子1、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有所待依赖巨风(六月息)(2)、野马、尘埃也有所待善用比喻(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物1、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1)、小知不及大知(2)、小年不及大年补充验证前文(3)、汤之问棘(4)、斥鴳之语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