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3270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的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我国秋末冬初容易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促进作用的有()强劲北风带来沙尘进入采暖季燃煤取暖秸秆大量焚烧全球变暖,水汽凝结ABCD2下列所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有利于雾霾形成的是()3有雾霾的天气,总是让人感觉比较昏暗,其原因主要是()A大气中的颗粒物削弱了太阳辐

2、射B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地面辐射C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大气逆辐射D大气中的颗粒物削弱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答案:1.D2.C3.A解析:第1题,燃煤取暖和秸秆焚烧会使空气中细颗粒物增加,促进雾霾天气的形成。强劲北风会加快大气流通,不易形成雾霾天气;全球变暖,水汽凝结不会促进雾霾天气的形成。第2题,当近地面出现逆温情况时,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更易形成雾霾天气。第3题,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显得比较昏暗;大气中的颗粒物会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2014江苏南通调研)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

3、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图1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2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45题。4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5在图2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Aa地、b地Bb地、c地Cb地、d地Da地、c地答案:4.B5.C解析:第4题,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第5题,b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在b地会上升得最高;而d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在d地会飞得最远。(2014烟台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

4、014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67题。65日14时至6日8时,地()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B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75日14时至6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ABCD答案:6.C7.B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数据分析,4日14时地气压为1 0281 030百帕,5日8时地气压为1 0261 028百帕,说明地气压降低,由此可以推断该地气温升高了,天气晴朗。第7题,各地风向可在图上画出,然后加以比较便可得出。8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答案:A解

5、析: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B、D两项错误。C项近地面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错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10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答案:9.C10.B解析:第9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

6、两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都为2 6002 700MJ/m2,丙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不足2 000MJ/m2,因此,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由甲、乙两地向丙地逐渐减少。第10题,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贮存的热量越丰富,地面辐射越强。读(30N,120E)附近某地城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完成1113题。11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A三圈环流B季风环流C热力环流D西风或信风12影响该环流势力强弱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差异B植被状况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13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1.C12.A13.D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地面风

7、由郊区吹向城市,高空风由城市吹向郊区,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第12题,城郊热力环流势力的强弱由城郊间的气温差异决定。第13题,钢铁厂对大气有污染,应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之外和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完成1415题。14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BEGHFECGEFHGDGEHFG15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差(Dn)的是()答案:14.B15.D解析:第14题,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G、E为近地面,H、F为高空,气压值E大于G,H大于F,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因而城郊之

8、间的热力环流为EGHFE。第15题,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近地面城区温度高于郊区,因而近地面郊区气压高于城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差减小,最终高空城区气压高于郊区。二、综合题1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

9、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弯曲。(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_。(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答案:(1)如下图。空气上升或下沉气压差异水平运动(2)如下图所示。向下向上(3)BA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及相关知识。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地表冷热不均,因此紧密结合冷热差异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

10、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17(2014山东潍坊调研)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6日14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2)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的天气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比较6日14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4)在下图中画出甲、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答案:(1)风力(风速)减小。理由:等压线由密集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2)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3)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强度变化不大。(4)画图略。解析:第(1)题,对比两图等压线的变化可以看出,等压线变得稀疏,说明风力减小。第(2)题,该区域一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第(3)题,注意比较气压数值的变化,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减弱。第(4)题,甲为高压,气流下沉,乙为低压,气流上升。-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