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260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常见设问形式有:1结合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词、句、段)内涵的理解。2本文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探究原则是:1立足文本。尽管是探究题,但是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要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发掘。2讲究深度。探究题要求考生有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结论,考生要围绕题干中的问题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3有理有据。首先给出观点,其次结

2、合文本内容及自身实际支持观点,最后回扣观点。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诚实的考验【英】赤哥黎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维持生计,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16岁。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1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法官问约翰。“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则在自己家的地里

3、干活。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塞夫告诉他,靠狩猎他能够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这所小房子是塞夫几年前搭建的。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约翰打算回家,但是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因此,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到了下午晚

4、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一连几个小时,他一直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最后,他放弃了。他径直来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

5、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浑身冰冷,衣服潮湿。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等他把话讲完,多恩说:“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约翰拼命干活。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用的绳、网和枪的75美元。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约翰,”他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愿意。”这一次,他必须独自走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到4月底。到家后,法官

6、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约翰打开信,看了看写信的日期。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那天写下的。“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

7、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信封里有40美元。(摘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文中用了大量篇幅写约翰,对此,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约翰,也有人认为是法官多恩。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一:法官多恩是小说的主人公。从思想意蕴上看,作者意在表现热情善良、慷慨大方、解人危困的美好品德,而法官多恩这个人物正是这些思想意蕴的载体。从情节设计上看,多恩两次借钱给约翰,促成约翰两次狩猎行动,改变了约翰的人生境遇,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人物。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写多恩的笔墨虽然相比约翰少一些,但是,两次借钱

8、、一次留言的细节,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他热情、善良,相比约翰,他的性格更为鲜明,更为作者所钟爱。示例二:约翰是小说的主人公。从思想意蕴上看,作者意在表现自立自强、不怕艰辛、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而约翰这个人物正是这些思想意蕴的载体。从情节设计上看,约翰两次借钱、两次狩猎,构成了小说的故事框架,约翰的活动牵动着整个故事的走向,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约翰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因此作者调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正面的动作、细节描写,也有侧面的环境衬托,极力突出其自立自强、不怕艰辛的鲜明个性。 名师点睛1不同角度,科学探究。探究是一种能力,如果题干中有明确的探究角度,则按题干要求作

9、答;如果题干中没有明确要求探究角度,则要从内容、结构、人物塑造、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角度,分析相关的文本材料,做到自圆其说。具体来看:(1)对小说标题的探究,要从标题本身的内涵、标题与小说情节结构的关系、标题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标题对情感主旨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2)对于上题中的人物探究题,要证明小说的主人公是某一位,要从小说的思想情感、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分析某某作为主人公的合理性。(3)对小说主旨的多维解读,要从不同的角度(情节内容、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社会环境等)归纳出不同的主旨。(4)对结尾效果的不同看法的探究,首先要亮明自己对作者结尾艺术的态度,然后判定作者的

10、结尾手法是什么,最后从小说内容、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旨表达等方面论证分析这种结尾艺术的作用与效果(或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5)对情节(或段落)安排是否合理的探究,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塑造、主旨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阐述这种情节安排是否科学合理。2观点鲜明,自圆其说。一定要借助文本材料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证明。或用“文本观点”,或用“事例观点”,或用“理论观点”,或用“文本现实观点”的形式进行证明。3看分答题,分点阐述。一般来看,8分的题至少要答出3点理由,表述要做到观点明确、提纲挈领、层次清晰、分析合理、语言通畅、书写工整、字数合宜等。 2阅读下面的

11、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渡 船王 往渡船是水上的邮票。涟河的东岸是牲畜市场,一个叫红蜻蜓的女人在东岸的渡口开了个小卖部。她在大堤上用木头搭了个小屋子,外间摆货,里间摆张小床。红蜻蜓的小卖部前有一个水缸。有人要喝水,红蜻蜓就一指小卖部前的水缸。水缸里的水总是满的,是红蜻蜓一担一担从涟河挑上来的,碧清碧清的。红蜻蜓每天起得很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涟河里挑水,把水缸挑满了,她就站在窗前,朝对岸看。她看着小谭先生走上大堤,小小的影子轻快地掠过一棵棵树,大树,小树。小谭先生朝渡口走来,河风吹起他的衣角,显得很清瘦也很利落。小谭先生上了渡船时,红蜻蜓的心会紧张,有时是因为浪太大,船晃得厉害;有时是因为小谭先

12、生的目光朝着她的窗口。小谭先生下了渡船,上了坡,一步一步走上来,红蜻蜓就笑微微的,好像小谭先生是奔她而来的。但是,很快她又失望了,小谭先生从她的小屋前经过,从来不看一下她的小屋。她又转到另一个窗口,这下她只看到小谭先生的后背。她想小谭先生要是回头看一下多好,但是他从来没回过头。小谭先生是河西人,在河东的学校做民办教师。红蜻蜓出嫁前,有个好姐妹给她和小谭先生牵过线。当时,见面的地点就在渡口。两个人都喜欢对方,但是,因家人的反对,没有成亲。红蜻蜓早就结婚了,小谭先生还是单身。那天,临散集时,红蜻蜓看见小谭先生牵着一头才成年的水牛往渡口走。红蜻蜓想:小谭先生不教书了?下一个逢集,红蜻蜓又看见了小谭先

13、生。红蜻蜓问他:“你不教书了,老来集上?”小谭先生说:“教呢,把牛牵来卖了。”红蜻蜓还想和他说说话,小谭先生已走了。红蜻蜓感觉小谭先生瘦多了,头发也乱了,走路有些跌跌撞撞的。红蜻蜓想刚买的牛又牵来卖,肯定是做贩牛的生意了,又教书又贩牛真是难为他了。一天晚上,红蜻蜓已经睡了,听见敲门声。拉开门,小谭先生一头就撞进来。原来,小谭先生上回牵的牛让涟城北一个老头在宝滩买后,回去没两天就死了,媳妇和儿子一抱怨,老头喝药自尽了。红蜻蜓一惊,说:“哪能这么巧,不会是你卖的那头牛。”小谭先生说:“肯定是的,我那头牛一买回去就不吃草,我叫来兽医,兽医说是水肿病,一时治不好,没几天怕就不行了,我一吓就卖了。这些天

14、,我难受,我又不敢说出来。”红蜻蜓给他倒了一碗水,说:“你喝口水,慢慢说。”小谭先生喝了一口水,还是难受:“我想死,我没有说话的人。”红蜻蜓说:“看你说的,我不是在和你说话吗?”小谭先生点点头,又摇摇头,泪珠掉了下来:“我跟你说了也没用,我只想死。”红蜻蜓一惊,不知怎么安慰他了。第二天,红蜻蜓没见小谭先生从渡船上过来。红蜻蜓急了。红蜻蜓想来想去,想到常常给人治些邪病的肖奶奶。红蜻蜓对肖奶奶说:“要是有人做错了事,心里后悔,得了病,怎么办?”肖奶奶说:“叫他去佛祖那儿烧个香,认个错。人身上的衣裳要是脏了,洗干净了穿着才舒坦,人做错了事就像衣裳脏了一样,要把灰洗了,到佛祖那儿认错就和洗灰一样,灰洗

15、了,心里就好了。”红蜻蜓点着头,心里亮起来。红蜻蜓到了小谭先生家。就见他家还是三间老式的瓦房,低低的檐口长满了青草。他家的邻居有楼房有平房,又新又美,气派得很。小谭先生的老妈妈一边带着红蜻蜓到了儿子床头,一边叹道:“唉,这孩子,又教书,又种地,累呀!”小谭先生一见红蜻蜓就坐起来了。红蜻蜓说:“我来,是叫你明天和我去能仁寺,我们给佛祖烧个香,说说心里话,好不好?”小谭先生说:“好,我听你的。”红蜻蜓心里一阵暖和,他知道自己为什么来看他的!坐了一会儿,小谭先生又说:“你来了,我感觉有些好了。”红蜻蜓就笑了:“瞎说的吧?我又不是佛祖。”红蜻蜓回到船上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船慢慢地向前走着,她看见自己

16、的影子,像一座小小的佛塔,跟着渡船走。(原文有删改)小说的标题是“渡船”,也有人认为将“小谭先生”作为标题更好,还有人说这两个标题,都不如“红蜻蜓”为标题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一 “渡船”这个标题好。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两个人在“渡口”相识,红蜻蜓在“渡船”附近生活,小谭先生每天坐“渡船”来往于河东河西,“渡船”是红蜻蜓与小谭先生故事的见证者,同时“渡船”也是作者叙述故事的线索之一。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红蜻蜓对小谭先生,由爱慕到助其净化灵魂,都是与“渡船”有关。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小说的主题不在于表现“爱情”,而在于表现将“爱”升华为“善”,由此看来“渡船”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其实,红蜻蜓是一条灵魂的“渡船”,将小谭先生从“自私的泥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