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256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规范练八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后真相”,其大致定义为“对数据进行选择来支持煽情性的政治观点”。如果所有媒体都受到操纵,没有了真相或客观事实,那么我们是否生活在“替代性未来”,即没有真相、充斥着选择性谎言的替代性未来?有人说,如果你撒一个弥天大谎,并不断重复,人们最终会信以为真。请允许我坦白地说,客观真相是理论上的虚构,真相与美一样,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正如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我们在科学时代长大,科学时代有着理论上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测试或反复测试以验证这些规律。但人类行为总在改变,正如时间不断流逝,所以对人性的观察结果不符合自然规律。总会存在不确定

2、性因素,这意味着关于人类行为的真相,特别是其可预测性,常常是主观的,绝不会是完全客观的。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大量信息狂轰滥炸,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分辨事实与谎言。维基解密和斯诺登所揭露的过去十年的事件表明,事实往往比小说更惊人。正因如此,我们很容易被小谎言、善意的谎言以及弥天大谎所欺骗,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后真相”时代自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所谓“真相”。亚里士多德和阿奎奈等古代哲学家基本认为与事实相符的就是真相。但伯特兰罗素这样的现代哲学家不同意这点,因为所谓“真相”随后变成了可能与事实不符的理想。有些事实是可信或可验证的,而谎言是可以被证伪的。注意,

3、如果我的经验是谎言对我奏效,那么我可能不会相信事实,即便事实就摆在我眼前。人类喜欢自己骗自己,不合时宜的真相被令人舒适的谎言所掩盖。真假问题是人类行为的核心,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就是否合作做出决定,人类基于自身可获得的信息,通过交换、贸易或谈判过程相互协作。如今,软件专家和管理顾问建议我们通过大数据来应对信息过载,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各种数据。这本身并非严格的事实。“无用输入,无用输出”这句老话仍然是对的,如果大数据中包含大量错误数据,可能得出误导或错误的结论。你付了多得多的钱,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垃圾结论唯一的说辞是,因为大数据很贵,得出的结论肯定相当可靠。这是心理学家称为认知失调的又一种情

4、况,认知失调是指个人面对相互矛盾的信念或事实感到不安。“后真相”是指改变事实以诱导社会行为符合当权者的需要。“左倾”自由主义者力推奖励和补贴等“软”激励,而右倾强硬派则力推惩罚、执法以及立起围墙阻挡移民和外来者等“硬”激励。我们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语言沟通。“后真相”可以很容易地成为我们键盘或屏幕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我们用电脑遇到麻烦时通常怎么办?我们会同时按下Ctrl+Alt+Del键进行重启。准备迎接充满更大不确定性的替代性未来吧。(节选自财经2017年第2期,有删改)1.下列有关“后真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真相”是指受到操纵的媒体对数据进行了有目的

5、的选择,从而支持煽情性的政治观点。B.“后真相”时代,民众生活在没有真相、没有客观事实、充斥着选择性谎言的替代性未来。C.“后真相”是指改变事实以诱导社会行为符合当权者的需要,能通过不同激励手段实现。D.“后真相”想成为我们媒体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需要费尽心思。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真相总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可以测试或反复测试以验证这些规律,虽然它在某一阶段看是主观的。B.事实总不会太离奇,小说或电影往往过于夸张,分辨事实与谎言是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C.一旦谎言令人舒适且对己有利,即便事实就摆在眼前,人类还是可能去选择相信谎言、忽略事实。D.只要通过

6、大数据来应对信息过载,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各种数据,我们就会得到可靠的结论。3.在竞选总统时,特朗普对自己的过去、主张有所隐瞒,主流报纸、电视台以及希拉里都对此花了大把力气攻击,但特朗普依然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了美国总统。结合本文,概括特朗普获胜的原因并就其一点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道德失语症的危害性向玉乔医学上的失语症是指一个人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出现严重病变,他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遭到严重损害,他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道德失语症不是指一个人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善恶选

7、择问题时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能力表达其善恶判断、善恶评价和善恶选择。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确实没有语言能力,而道德失语症患者是拥有道德语言能力但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发挥这种能力的人。医学上的失语症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是选择性的。道德失语症患者的“道德失语”具有习惯性特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某个原因(如善恶判断失误)偶然性地道德失语,他还算不上道德失语症患者。道德失语症患者是那种对善恶不辨习以为常的人,他们习惯性地不以善为善,习惯性地不以恶为恶。因此,每当有具体的道德语境需要他们扬善抑恶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于不发声。在应该弘扬善的时候,他们沉默无语;在应该抑制恶的时候,他们也缄默

8、不语。何以如此?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语言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品德。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

9、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蔚然成风,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个体需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特别是应该致力于锻炼道德勇气,以使自身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能够明辨善恶和扬善抑恶。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集体需要不断加强集体道德建设,特别是应该在集体内大力弘扬以明辨善恶为荣的良好风尚,以使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氛围。一个社会应

10、该致力于推动所有个体和集体自觉地、勇敢地趋善避恶。善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这是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图景。在这种道德生活图景中,人类必须善恶分明。否则,人类的道德生活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治疗道德失语症是任何一个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的社会都不能不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个人和集体勇于趋善避恶、扬善抑恶是一个社会道德昌明的重要标志。(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有关“道德失语症患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跟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相比,道德失语症患者在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上并不存在阻断性障碍。B.道德失语症患者缺少对善恶的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更不愿或不敢

11、借助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善恶的态度。C.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因缺乏道德勇气而保持沉默是道德失语症患者的一种习惯性行为。D.如果道德失语症患者群体得不到“治疗”,人们的道德生活世界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人因为对善恶进行判断时出现失误而偶然性地没有维护道德,那么他不是道德失语症患者。B.医学上的失语症是人脑的一种严重病变,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不是生理性疾病,是选择性的。C.那种维护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就是道德勇气,它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D.人类只要拥有了基于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意德,就能修炼道德修养,

12、成为有道德的人。6.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治疗道德失语症的主要方法。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伊格尔顿曾经概括了西方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全神贯注于作者阶段(浪漫主义和19世纪);绝对关心作品阶段(新批评);以及近年来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我们通常简单地表述为注重作家、注重作品、注重读者三个阶段。中国的文学批评很难作出如此清晰的划分。大部分时间,中国文学批评的兴趣集中于作品、作家以及二者的关系。关注作品是文学批评的起始。享受文学之余,我们很快会产生一个疑问:那些称之为“文学”的文本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魔力,以至

13、于人们为之如痴如醉,悲喜交加?文学批评首先负责解释这个问题。其次,一部作品拥有哪些深层的含义?一首诗歌展示了一幅山水意象图,一部长篇小说叙述了几个家族的恩怨情仇,这一切之所以打动了整个社会,作品背后还隐藏了哪些普遍的意义?相当多的时候,批评家试图用理论的语言将这些隐藏的意义转述或者翻译出来。无论是解释作品的魔力还是解释作品的意义,批评家很快把目光转向了作家。作家是作品之父,他们拥有令人景仰的天才造就了一个文学王国。这种天才是从哪里来的?可否传授给他人?所有试图投身文学的人无不关心这个问题。这时,作家的社会身份、阶级地位、经济收入以及他们的家谱、作息时间、饮食起居、婚姻和绯闻、在什么地点以何种方

14、式写作等等无不纳入研究范围。这个意义上,批评家已经无形地接受了一个观念:作品的意义来自作家的创造,作家是文学的中心。这就是伊格尔顿所形容的浪漫主义阶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学派来说,作品或者作家无不置于历史环境制造的社会关系之中给予考察。批评家认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多半再现了历史的某种聚焦点。虽然仅仅是几个人物,一段家世,若干悲欢离合,但是,这些故事最大限度地显示了历史运动哪些阶级或者阶层即将消亡,哪些人拥有未来,如此等等。历史的表象芜杂纷乱,文学凝聚了历史的精髓。作家之所以具有洞察历史的慧眼,与他的出身、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背景密切相关。总之,解释一个作家的文学才能时,社会历史批评学派很

15、少考虑神秘的天赋,而是将才能的来源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学派拥有一套剖析社会历史的术语范畴,例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与阶层、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等等。相对地说,精神分析学派对于这一套术语范畴不感兴趣。精神分析学派的术语范畴是恋母情结、意识、无意识、超我、现实原则、本能、力比多,等等。这显然不是概念的差异,而是研究问题的方向不同。(节选自南帆的文学批评:视角与问题)7.下列对“文学批评”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学批评有三个阶段:一是关注作者阶段,二是关心作品阶段,三是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B.文学批评在起始阶段更关注作品,因而中国文学

16、批评的兴趣便集中于作品、作家以及二者的关系。C.文学批评需要解释“文学”的文本为什么具有吸引人的魔力以及一部作品拥有哪些深层含义等问题。D.文学批评进入浪漫主义阶段后,批评家更关注作品,认为作品的意义来自作家的创造,作品是核心。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批评家总是试图用理论的语言来解释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整个社会的原因,并试图转述或者翻译出来作品背后所隐藏的那些普遍的意义。B.社会历史批评家认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会聚焦历史的某个点,哪怕仅仅是几个人物,一段家世,若干悲欢离合,也最大限度地显示了历史的运动。C.社会历史批评学派认为作家之所以具有洞察历史的慧眼,与他的出身、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背景密切相关,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不可分割。D.如果说社会历史学派关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