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254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规范练十二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踯躅:杜鹃花的一种。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2、。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注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差池:指此来彼往而错过。黾勉:殷勤。及兹:来此。契:惬意。(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2)从全诗来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北山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陂:池塘。堑:护城河。(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1)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咏笼莺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1

4、)本诗是如何完成对“笼莺”这一事物形象的刻画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冯子振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注底是:哪里是。青帘:酒帘,酒幌。(1)“白鹭一行飞去”一句化用了杜甫绝句中“”这句诗,“问底是青帘舞处”化用了杜牧清明中“”这句诗。(2)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简析“说”字的妙处。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

5、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唐宋诗举要云:“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简要分析。(2)赏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古意谢榛南国动幽思,春洲搴绿芳。九嶷云物夕,帝女怨潇湘。华月照瑶瑟,灵风吹绮裳。那知苦调罢,楚客立苍茫。(1)这首诗歌咏的是娥皇、女英的故事,全诗主旨集中在一个“怨”字。从内容看,“”为“怨”之来源,“”为“怨”之表现。(2)诗中画线句子对女主人公弹奏的描写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9.阅读

6、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骢:指黑色的骏马。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1)“心事一杯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2)这首诗作为盛唐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7、。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采莲曲刘方平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注水东西:指浣纱少女们的住所,水的东边和水的西边。(1)两首诗描写的内容有何异同?(2)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试简要赏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清平乐题上卢桥辛弃疾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

8、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注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1)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2)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和两个特点融为一体。(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9、第(1)(2)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1)“秋景堪题”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态度?“秋景”体现在哪里?(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中的五、六两句进行赏析。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里中女唐于氵贲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田家三咏(其三)宋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注越娃:指春秋战

10、国时期的越国的美女西施。韩娥:指战国时韩国一个容貌美丽、善于歌唱的女子。(1)这两首诗在诗歌内容上都以作为描写对象,在诗歌体裁上第一首诗是,第二首诗是。(2)以上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自身特点。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艺术表现上的异同。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徐再思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注天图画:天然的图画。水晶宫:在此比喻江水清澈明净。背影:此处指乌鸦背上带着余晖。(1)“一川枫叶”与沁园春长沙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凝烟暮景”是从滕王阁序中“

11、”一句化用而来。(2)本曲意境恬淡温暖,请具体分析。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生查子晏几道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1)请对“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专题规范练十二古代诗歌阅读1.参考答案(1)“竞”字写出了嫩笋竞相生长的蓬勃生机,“闲”字写出了杜鹃花随处开放的清闲自得。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

12、重用的愁苦之情。(2)这两句诗写了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尚未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达了自己被贬南荒的怨愤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解析(1)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然后考虑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该诗的颔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写出了嫩笋争相生长的蓬勃景象以及杜鹃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这些都是通过“竞”字和“闲”字表现出来的。(2)分析诗句表达作者的情感应是在对诗句大意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意思是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

13、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能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2.参考答案(1)诗人先是满怀仰慕之情,兴致勃勃地登山;到达隐者居所,却发现隐者不在,不免有些失望;转而看到周围幽美的环境,又觉得很惬意;虽没见到隐者,诗人却领悟到了心灵清净的真谛,于是尽兴而返。(2)这两句写新雨中草色青翠,晚窗前松涛阵阵,描绘出一派优美、幽邃的环境,烘托了隐者和诗人自己的洒脱和超俗。前写寻隐者不遇的失望,后写沉醉美景的惬意,承上启下,使诗人心情自然地随境而变。解析(1)分析诗歌情感要抓住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语、意象意境、直接或间接抒情、细节等。诗歌前四行作者交代自己上山寻人,却没有遇上,感情由满怀仰慕之情时的兴致勃勃到寻人不遇的失落;第五、六行描绘了一幅山中幽绝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