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104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蝶恋花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2.了解闺怨词的一般写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2.了解闺怨词的一般写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一、示标导入由介绍作者导入: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二、讨论释疑1.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中“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2.简析上片前三句的作用。3.下片首句中“春”字如何理解?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愁思?三、成果展示1.“深深”是幽深的意思。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

2、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幽深”。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 点明人物所处的地点庭院,揭示所处环境的幽深。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苦哀怨刻画得淋漓尽致。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衬托人物性格。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表达人物心情。3.“春”字语意双关,表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在猛烈的风雨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表达女子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也有人认为句中猛烈的风雨喻指封建礼

3、教的无情。)四、师生点评清人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试简析这两句包含了哪几层意蕴?第一层:见花落泪。 眼中所见,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由花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乱红既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命运的象征)第二层:因泪问花。泪下难止,势必有所寄托。于是女子向花痴情地发问。此刻花已幻化为人。第三层:花竟不语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弃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五、检测反思: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其是对少妇心理的刻画,写意传神,堪称欧词典范。思妇闺情诗常见情感: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是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是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另外,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