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2699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练通】高中历史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基础达标】1.(2012重庆学业水平测试)1918年政府颁发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上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2.(2013兴化高一检测)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

2、乱市场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3.(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A.斯大林模式缺乏活力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4.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5.(2013厦门高一检测)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的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

3、做到的。”为此他()A.取消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3德州模拟)“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2.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A.余粮收集制B.粮

4、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4.(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1920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1922年春天他们的生活时,则用了“阳光灿烂”来形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实现工业化5.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宣布1921-1922经济年

5、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6.(2013连云港模拟)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A.工业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运动二、非选择题(共26分)7.(201

6、3宁波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畜牧业(%)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4.5197.24794.7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14.177

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10013.875.5108.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的具体措施。“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俄国(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在1913-1925年发展的趋势。分别指出其成因。(16分)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1918年”“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取消了市场关系”可判断,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体现。故选A。2.【解析】选D。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和

8、沙皇复辟势力的武装叛乱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符合题意和史实。3.【解析】选B。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引起广大农民的反对,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4.【解析】选D。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选D。5.【解析】选B。通过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列宁意识到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商业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新经济政策中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

9、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因此选B。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集权专制【解析】选B。1918-1921年,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能力提升】1.【解析】选A。本题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认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中的“国有化”“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即计划、余粮收集制等,因此,这一政策是战时共产

10、主义政策,A正确。2.【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采取的经济改革措施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其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选项是A。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知识运用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及出现时间,可知本题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在农业方面的消极影响,即引起农民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4.【解析】选B。抓住本题关键信息“1922年”,再从对农民生活的描绘由“阴云密布”到“阳光灿烂”,可知是指1921年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变化。5.【解析】选D。材料中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且征收额降低,这是为了提高农民

11、生产积极性,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故选D。6.【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商品自由买卖,材料中“1921年5月”“可非得有钱不可”可以说明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买卖。【知识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不同(1)管理体制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经济体制(所有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变式训练】1921-1922年,苏俄(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

12、,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公开的贸易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C.苏俄(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解析】选B。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商业上恢复了商品流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生产,B正确。但此时苏俄(联)并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错误,D与史实不符。7.【解析】第(1)题注意理解“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信息,由此可判断这是战时共产

13、主义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具体内容即可。第(2)题注意表中的时间1913-1920年、1920-1925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工农业发展的数据,然后作出判断。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错误:指过度运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趋势:1913-1920年呈下降趋势;1920-1925年呈上升趋势。原因:前者:战争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后者: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即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

14、)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

15、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列宁(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题较为简单,依据材料中“抛弃了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等信息即可得出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2)题根据材料中农民对苏维埃的不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