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综合提高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2690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综合提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综合提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综合提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综合提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综合提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综合提高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 )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农民承包后实行责任制ABCD2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 (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4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由资本家自己决定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不包括的是 ( )A对农业的改造B

2、对官僚资本的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对手工业的改造6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伟大的创举是 ( )A实现农业合作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7农业合作化高潮的主要形式是 ( )A农业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农业生产大队D人民公社8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 ( )A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B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3、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央人民政府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10如果有一幅照片,农民向毛主席报喜。那么这件事的历史背景是 ( )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二、识图题11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右图是北京郊区农民向毛主席汇报什么成果?(2)当时农民都加入什么组织?(3)全国掀起这一运动达到高潮是在哪一年?12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右图是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汇报什么成果?(2)当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都加入什么组织?(3)全国完成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三、列举题13列举三大改造的三个方面。四、材料解析题1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

4、民经济中的地位项目占全国经济的百分比工业63%商业批发67%商业零售85%材料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项目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100%0商业零售额958%42%请回答:(1)材料2与材料1对比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五、综合探究题15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国家为什么又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次改造的结果怎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D 3D 4D 5B 6C 7B 8C 9C 10C二、识图题11(1)农民进

5、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2)农业生产合众社。 (3)1956年。12(1)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生产合众社。 (3)1956年。三、列举题13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四、材料解析题14(1)公有制经济的比例不断提高。(2)主要是进行了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制不断建立起来。五、综合探究题15因为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次改革完成了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