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2430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双贫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扩招与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所引发的“心理贫困”倾向也日趋明显。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贫困生产生“心理贫困”的背景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防止贫困生产生“心理贫困”的相关对策。关键词:高校;“双贫生”;心理研究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引发了贫困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均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途径从物质上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使得部分贫困生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随着贫困生数量的增加,相关部门的支援力度虽在加大,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有调查显示,贫困

2、生的心理压力高于非贫困生,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敏感、自卑、焦虑而产生“心理贫困”倾向,轻则抑郁失眠,重则出走或轻生。有关专家呼吁,应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产生“心理贫困”倾向的背景首先,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明确了贫困生的界限。从198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实行收费,收费制度的改革,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界限黑白分明地区分了开来。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状况如下表所示:其次,扩招导致贫困生队伍日益扩大。全国各高校不断扩招以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水涨船高,贫困生的总数剧增。庞大的贫困生队伍的产生,引发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问题,也引发了另一种贫困现象的产生一些贫困生在

3、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心理贫困”的危机。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近七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00多万人,各高校贫困生平均比例高达25。导致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因素经济困难是导致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最直接因素,贫困生产生“心理贫困”倾向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的来自外部诱因,也有的来自个人内心感受。环境的反差刺激了贫困生“贫困心理”的产生来到大学后,贫困生发现环境变了,周围的人变了,所接触的人和事不再像中学时代那样单纯。周围的同学有的出手大方,有的经常请客,有的有手机、电脑、mp3,他们不愁吃、不愁穿。这些同学的优越条件与自己的“寒酸”形

4、成很大的反差,因而刺激了其“贫困心理”的萌发。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容易自卑多数贫困生比较孤僻、内向、谨慎,很少与人交流,贫困生的生活比其他学生更艰难、更艰苦,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帮助,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开导,但其自身的个性与人格特质封闭了自己,压抑了自己,他们虽然多很自强,但也容易自卑。基本生活费用的不足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为了保障基本生活费用支出,许多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兼职,他们找的工作往往是比较费时费力的粗重活。由于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工作上,因而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加之身体劳累,直接影响了专心学习。当学习成绩下降,且有些科目面临补考甚至重修时,原来以学习成绩为荣的贫困生难免情绪低落,

5、于是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经济状况不如人,学习成绩不如人,心理压力越来就大。扶贫机制的不够完善混淆了“奖优”与“助贫”高校往往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扶贫措施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但事实上,有些高校所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因限制多,要求高,多奖给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助学金的发放很少能使贫困生获益,有些贫困生因在外兼职或多或少影响了学习成绩,无法达到享受助学金的标准。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可拿到奖学金,到了大学虽尽力争取,但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混淆了“奖优”与“助贫”,当贫困生无法获取奖学金、助学金时,就会认为自己“不行”了,遂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助学宣传力度不够使贫困生误将“扶助”当“施舍”据了解,部分贫困生

6、对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存在很多误解,有些贫困生不愿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愿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认为贷款或参加勤工助学丢人,会被人瞧不起,是一种施舍。相反,有些非贫困生反而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些现象与助学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贫困生不愿接受学校助学机构的帮助,不愿依靠外界扶助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但却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协调性不够加重了贫困生的“心理贫困”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对贫困生问题越来越重视,通过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资助贫困生,同时也通过社会力量帮助贫困生渡过经济难关;另一方面,学校的财务部门却不断地催交学费、下发催交学费通知单。如粤西某高校制定了相关

7、制度,对欠费学生采取不准住宿、不准上课、不准考试等非人性化管理。在欠费的学生中,确实有将钱花到其他方面去的情况,学校采取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措施催交学费是必要的。但财务部门不分层次,不看对象,只管发催费通知单,当贫困生面对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催费时,丝毫感受不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于是产生“心理贫困”倾向。慎防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对策国家和学校采取“奖、助、贷、减、免”等措施,对帮助贫困生渡过经济难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贫困生问题涉及的不是贫困生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因此,慎防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倾向刻不容缓,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从心理层面上,应坚持预防为主,在新生

8、入学初进行upi、scl-90等方面的心理测试新生入学时,单凭平常的接触区分不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差别,最好的渠道是借助心理量表对所有的新生进行测试,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筛选,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从物质层面上,应加大力度对贫困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与扶持大部分高校为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开学后,往往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和经济支持力度不够。有关文件规定,各高校应从学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数额资助贫困生,但很多高校并未真正按规定落实。对于确实经济困难、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高校在物质资助方面应该有所倾斜。从机制层面上,应完善奖、助、贷的

9、相关制度在奖学金、助学金方面,应该分清“奖优”与“助贫”的功能,完善相关制度。同时,学校各部门的管理也应该理顺、协调好,防止出现一些部门苦口婆心地做贫困生的思想工作,而另一些部门却拼命催交学费的现象。在助学贷款方面,广东省从20XX年开始,以招标的形式由中标银行经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工作。但经办银行与高校之间的附加条件,影响了贷款工作的进度。据有些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反映,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因时间跨度太大,能否顺利贷款是个未知数,其自身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以用“煎熬”二字来形容。因此,必须适当简化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程序。贫困生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倾向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双贫生”问题的浮现,是社会改革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因而防止“双贫生”中出现伤害性事件,是目前各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的一大难题,必须妥善地加以解决。参考文献:1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2谈传生,贺星辉.特困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j.交通高教研究,20XX,(1).3潘本衡,肖冬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XX,(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