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24212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 3501 2901 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1930年 B19301935年C19401945年 D19451950年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知识点二种群增长曲线的比较和应用3关于环境容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2、()A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B只有在理想环境中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C环境容纳量的出现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最大4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52007年6月下旬,栖息在洞庭湖400多万亩湖区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所到之处,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地方

3、政府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在灭鼠时,若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A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B数量会继续下降C保持数量不变D数量先增加,然后快速下降6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知识点三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7为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

4、依次为a、b、c,见下图。关于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8某小组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

5、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能力提升9如图是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最可能表示食物将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CD段 DBC段10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1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

6、S”型曲线增长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12在盛有0.5 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从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进入指数增长期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该瓶中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约为40013对照下图中的左图,能正确表示细菌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的是()14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和_都是有

7、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的影响。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_和_、_和_。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15下列是关于“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时,得出下表中的数据(在有氧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培养时间

8、(d)组别12345678A0.85.25.64.82.00.80.40.08B0.81.22.02.83.23.63.23.0C0.80.40.100000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条件一:无菌水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条件二: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条件三: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5 。(1)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_。(2)请写出主要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3)上述三种条件的设置,可分别用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如条件一与条件二组合可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而条件二与条件

9、三组合则可以用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中的条件二的设置在该实验中属于_。(4)本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每次取样前都应振荡试管,目的是使_,减少实验中计数误差。如果显微镜视野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个性拓展16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10、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_组、_组和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和_。(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答案1B2D3C4D5A6C7C8B9A10D11C12B13C14(1)生活资源(食物)空间种内斗争(2)阳光、温度、水分0(3)出生率死亡率迁 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15(1)C、A、B(2)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3)培养液、温度(及时间)培养液温度对照实验(4)取样调查法(显微计数法)试管中酵母菌分布均匀加定量无菌水(或定量培养液)稀释(“定量”可不要求)16(1)BAD(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5)浸泡和冲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