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2322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7 新人教版必修3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吉林一模)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 B墨家C儒家 D道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战国百家思想。从材料中“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

2、分,在法律和统治者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可以看出依法治国,符合法家的思想主张,故答案选A项。2(2015温州八校联考)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A项本身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没有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子贡作为当时的一个知识分子,在当时起到“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答案选C项。3(20

3、15邯郸摸底)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材料“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体现的是对民情的体察,是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体现。故应选B项。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4、)A家天下的观念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指出:“周孔种其因,是种封建解体之因,是种国家融化在社会里面之因。秦汉收其果,是一面收融解融化之果,还一面在种种问题上收融合统一之果。所谓一成不变之观,即从此中国便是天下(社会)而兼国家的,从此便是以儒家为治道之本而摄取法家在内的”。故选C项。5(2015石家庄二中)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

5、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在汉代确立了正统地位;唐宋之际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材料说的是儒家经典能治病,是神化儒家思想的意思,和我国中医没有关系。因此B、C、D三项均错。材料记载了顾欢以孝经治病的故事。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被神圣化。故选A项。6(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此观点一致的是()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伦理的德性

6、即是中间性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理”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等。此题考查的比较难,需要仔细的分析材料的信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和”是万物“育”的前提,这是体现的儒家伦理道德的教条,同时也教导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无限的膨胀。故选A项。7(2015邛崃)“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是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强调“人欲”是“天理”产生的根本基础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依存、互相包容具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存的民生意识与统治阶级的“天理”有一定的差别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可以看

7、出,朱熹虽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但是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欲求,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依存、互相包容,关注百姓的需求,认为这并不是反对的内容,故选B项。8(2015唐山模拟)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格物致知B经世致用C三纲五常D发明本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B项明末清初顾炎武等的思想;C项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D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选A项。9(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8、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风俗画B. 心学C宋词D明清小说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10(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根据所学,明末清初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材料中“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反动”指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11(2015温州八校联考)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B CD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

10、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材料信息“理不先而气不后”表明王夫之不赞同理先于气的说法,故说法错误;材料中也无法体现学术的实用性,故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12(2015衡水中学)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11、家思想。从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的等级规定,表明明朝官员等级分明,各级官员恪守礼法,遵守纲常。“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说明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冲击下,官员道德礼法的丧失,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D项符合题意。既然是武官越级使用,说明并未得到朝廷与正统社会的认可,不能说明武官地位的提高,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与心学的传播与题干无关,B、C两项错误。故选D项。13(2015安徽六校联考)顾炎武日知录中写道“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其是非

12、,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这一观点表明他()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的态度 B主张回归孔孟儒学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以及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材料信息“流行天地间理也”“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表明作者认为理学是贯穿古今的天理,心学并非儒学正统,不符合孔孟之道。既然如此,就应摒弃。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4(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

13、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答本题要弄清古希腊人文主义核心内涵是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据此对比选项可以选定A项。15(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A法律至上B人文精神C自由公正D人民主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精神。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材料中突出了罗马法对“未成年人及其它社会弱者”这一群体的重视,体

14、现了人文主义关怀,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16(2015吉林一模)在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西方在三个领域,即思想文化(包括宗教)、地理知识和商业贸易方面开始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并初步决定西方在未来的世界体系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体现这一领先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临时约法的颁布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根据材料的“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在思想文化(包括宗教)、地理知识和商业贸易方面” 体现这领先地位的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等。因此C项符合题干,排除A、B、D三项。17(2015邯郸摸底)与法国相比,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两国社会环境的差异B两国文化环境的差异C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D两国地理位置的差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的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统治逐渐确立;而法国则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人民缺少必要的民主与自由。故应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