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2197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谋学网 德育原理 15 秋在线作业 3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1. 集体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班集体,当它的目标、纪律、舆论、风气等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言行产生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和() 。A. 强制作用B. 教育作用C. 启发作用D. 指导作用满分:3 分2. 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认为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是一种教育艺术。这位教育家是 ( )。A. 苏霍姆林斯基B. 凯兴斯太纳C. 凯洛夫D. 巴班斯基满分:3 分3. 从表现形式来看,德育内容还可分为文本性的内容和A. 隐性内容B. 非文本性的内容C. 显性内容D.

2、 时事性内容满分:3 分4.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的关系。A. 启发与促进B. 教育与发展C. 指导与反思D. 教育与被教育满分:3 分5. 在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自我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 ) ,通过他们的“慎独”“内省” ,不断巩固和发扬积极因素,抑制和消除消极因素。A. 内在需要B. 外在需要C. 外在要求D. 任务满分:3 分6. 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德育,对于需要它的主体(人和社会)所具有的A. 特点B. 功能属性C. 内涵D. 性质满分:3 分7. 疏通学生思想,首先要事实求是地多方面分析学生,摸清障碍是什么

3、,找出障碍的( ) 。 谋学网 A. 根源B. 实质C. 性质D. 危害满分:3 分8. 教学教育性的必然性和教学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也说明:教学中的德育,更多的不是“渗透”问题,而是对教学中德育因素给予重视、利用和( )的问题。A. 挖掘B. 启发C. 选择D. 提取满分:3 分9. 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 ) 。A. 德育目标B. 德育内容C. 德育方法D. 德育效果满分:3 分10. 管理和教育中的激励首先要注意把握好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物质激励和( )的关系。A. 思想激励B. 精神激励C. 机制激励D. 全程激励满分:3 分二、多选题(共 10

4、 道试题,共 30 分。 )V1. 德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育史上也存在不同看法,代表性的派别有( ) 。A. 根本性的德育地位观B. 智德论的德育地位观C. 平等性的德育地位观D. 差别性的德育地位观满分:3 分2. 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只有“天然之善”不行,还需具有社会之善,并且要把天然之善化为社会之善(即把天性化为德性) 。基于此思考,我们发现人的德性之所以需要教化是因为A. 人的德性有善恶之分B. 人有天然之善和社会之善C. 人的社会德性不是天生的D. 德性所包含的意义和规范是需要习得的满分:3 分3. 德育施教的特点具体表现在A. 德育的实施要重在

5、涵养培育 谋学网 B. 德育的实施重在启发引导受教者的能动自主性C. 德育的实施不是传授和说教重在指导引发理解、体验和感悟D. 德育实施中教育者重在要当好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者、体验感悟者和探讨者满分:3 分4. 中小学的德育要夯实学生做人的基础,本书编写者认为应予关注的内容有A. 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体谅人的教育B. 责任感的教育、创业进取教育C. 康文明生活方式和心理品质教育D. 遵守法纪的教育满分:3 分5. 学校德育的管理性强化,即运用必要的管理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和有效性,具体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A. 对学校德育的总体管理B. 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管理C. 对教育对象的管理D.

6、 对德育目标的管理满分:3 分6. 德育原则在帮助人们处理和解决各种各样关系和矛盾具有重 要作用,具体表现在()A. 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B. 对德育工作的评价作用C. 对德育工作的认知作用D. 对德育工作的发展作用满分:3 分7. 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列选项中能说清楚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代替B. 要注意增强二者的联系性C. 要全面评价德育效果D. 要注意根据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科学安排和组织德育过程满分:3 分8. 品德这个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包含的意蕴有哪些?( )A. 是

7、对人为人处事方面各种品质的总称B. 是体现人性善恶好坏的标志C. 它是“人之为人”的本性D. 它既具有潜在性又具有现实的表现性满分:3 分9. 品德评价法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A. 使学生从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B. 能强化学生的积极因素,矫正和克服消极因素C. 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荣辱感D. 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满分:3 分10. 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方法的有效性,整体上应注意的问题有() 。A. 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以启发引导的思想作指导 谋学网 B. 要注意研究和把握好制约方法有效性的因素C. 要处理好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D. 要重视和发挥方法的整体效应满分:3

8、 分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1. 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离不开一定的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德育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往往离不开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依据,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约、影响德育效果大小高低重要因素。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现在中小学校普遍没有教务、政教和总务等职能部门,这种体制 对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没有太大的影响。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教育机智指教师的智慧,才能与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它使教师善于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运用巧妙的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A. 错误B.

9、正确满分:2 分4. 一般说来,对非正式团体不能轻易地否认或过多干涉。如果是不具有破坏性或危害性团体,就应在引导帮助上下功夫。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或社会的最大缺失,莫过于责任感的缺失。因为责任感是人或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力量。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德育的功能,不在于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而且也在努力体现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由此,使个人自强自立、人性善的品德等日益体现在德育目标之中。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教 师尊重关爱学生之所以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是

10、它有助于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不能把尊重、关心、理解和体谅不适当地用于根本的原则问题上(如国家领土主权问题等) ,它只是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道德生活而言的,主要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领域、道德领域要体现的。A. 错误 谋学网 B. 正确满分:2 分9. 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对德育实施过程的认识应重在了解和把握品德施教的“精髓” 即认识和把握那些符合德育自身性质的实施原理、理念、或规则等,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一般而言,知识的不断加深和丰富,会不断增强人的道德理性,丰富人的道德情感,使人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道德明智性。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11、11. 德育本身应注重、应突出哪方面的功能,应把哪方面作为主要的功能。便构成了德育功能方面的价值取向问题。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 人是社会的主体,正视人的主体性需求,满足人的主体性需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德育目标,才更有利于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才能对培养人的实际德育赋予根本的活动宗旨或活动追求。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 超越现实,要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忽视或割裂适应与超越之间所具有的联系性,德育就难以使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连续性。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4. 运用陶冶教育法应注意使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充满教育意义,把学校的一切

12、(或者说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都利用来服务于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教育过程的人道化是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和教师)来体现的,因此,教育过程的人道化,实质上也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6. 德育活动,古今未断。然而德育这一概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人类最初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文化极其落后,德育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概念。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7. 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谋学网 18. 活动的次数多、形式新、规模大,就表明该学校重视德育,德育工作搞得好、有成绩。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9. 道家反对儒家的道德,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在重申着自己的道德自然道德。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0. 道德的本来作用不仅在于“规范约束” ,还包括“ 意义引领”。只把道德和道德教育理解为“规范约束”,是极其片面的。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