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1915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型城市新型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文章摘要】资源型城i ji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但是由于在资源开采加土过程中的落后生产土艺以及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i ji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资源型城i ji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资源型城i ji发展的新型模式,即“集约一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关键词】资源型城ili ;集约;绿色;产业链。一、文献综述。国外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后开始的,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有:1931年,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

2、济学家赫泰林(hotelling)指出资源型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对当地的资源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受资源储量的约束,表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马什(marsh)认为,从时间上看,煤炭城镇经历了两个不对称的阶段:一是早期工业化阶段,此阶段环境向新来的居民提供了物质财富,但精神财富贫乏;二是衰退阶段,此阶段环境向居民提供了精神财富,但物质财富短缺。1971年卢卡斯()提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即:建设阶段、雇佣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德伯里(bradbury)对加拿大资源型城镇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对卢卡斯的单一资源型城镇生命周期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下降阶段和

3、关闭阶段,并对以前的研究持否定态度,认为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发展理论来解释资源型城镇的兴起,衰落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特点。布莱德伯里的基本论点是,资源开采部门和相关城镇是处于垂直一体化大公司的控制之下,再加上资源消耗的不稳定性和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中价格的不稳定性,这就构成了令资源型城市处于极度脆弱状态的结构条件。美国的地质学家胡贝特(m.)将一般矿业城市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预备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国内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是伴随着宏观经济与城市发展过程而进行的。鲍寿柏、胡兆量等开展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矿业性城市发展模式比较分析的研究工作。徐婷总结对比了国内外

4、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模式,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包括:北美、澳大利亚模式、日本模式和欧盟模式。产业转型的基本模式包括产业更新模式、产业延伸模式和复合模式。在总结国外资源型城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选择。二、资源型城市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因矿而立、因矿而兴、矿竭城衰”是对资源型城市传统发展模式的形象概括。资源型城市由于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资源产品开发的周期性、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城市空间布局分散等特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困境,如资源面临枯竭、环境问题严峻、社会矛盾突出和城市发展难以持续等问题。1、资源面临枯竭。矿竭城衰是资源型城市

5、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中,已有2/3进入衰退期,资源逐渐枯竭,有12左右的资源型城市所拥有可供开发的后备矿产资源已经不多,有400多座矿山将面临闭坑的威胁,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300多万下岗职工和上千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受到影响。2、经济结构单一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单一、所有制结构单一和劳动力结构单一这三个方面。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逐渐失去依托,从而使整个城市经济呈现出结构性危机,进而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社会矛盾突出。社会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失业人员比重大、管理体制束缚城市发展、人才结构性矛盾

6、三个方面。4、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型产业经济活动包括煤矿开采、铁矿与有色金属开采与加工、石油化工炼制与加工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以及水资源污染。因此,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表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探索一条适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型模式十分必要。三、资源型城市“集约-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集约-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资源型产业开发过程中努力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实现

7、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即在资源的开发阶段、加工生产阶段和回收再利用阶段开展集约开发、绿色开发和产业链深化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1、探索集约化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下,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开采能力下降和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型主导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原有产业结构受到破坏,从而致使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城市竞争力下降。而“集约-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不只是避免“矿竭城衰”的问题,而是追求一种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要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

8、变。2、强调资源减量循环高效利用,摆脱资源依赖。“集约-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绿色化生产,即培育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不仅要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而且在生产的同时还要建立起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对于资源尚充足的资源型城市则无须刻意强调脱资源化,认为可充分有效利用现有不可再生资源,深度挖掘资源潜力,继续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资源潜力的挖掘和拉动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资源减量循环、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将传统粗放型开发使用模式转化为绿色集约型开发使用模式。3、强调环境问题防患于未然,而非先污染后治理。“集约-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转变了“先污

9、染后治理”的观念,真正做到了标本兼治,既对已往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又对生态环境可支撑人口、经济规模和容纳污染物承载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全方位构建起生态环境的绿色保护机制,对经济运行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防患于未然,使生产系统本身具备了环境保护能力,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向生产系统的内化,形成了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开展的新型生产模式。4、强调产业链深化发展,改变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进行经济转型,选择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用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主导产业替代原有资源产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复兴。离开主导产业转换,转型便无从谈起,所以主导产业转换是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集约-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对资源型产业植入绿色活力,通过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延长资源型产业生产链,最大限度的延长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同时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最终目的并非接替资源型产业,而是通过自身的绿色升级实现与资源型产业的配合,共同支撑经济发展,最终完成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四、结论。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表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探索一条适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型模式十分必要。“集约-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