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1530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阿房宫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缦回(mn)(2)不霁何虹(j)(3)尽态极妍(yn) (4)鼎铛玉石(chn)(5)金块珠砾(l) (6)横槛(jin)(7)逦迤(ly) (8)锱铢(z)(9)架梁之椽(chun)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形容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2.一词多义(1)

2、族(2)焉(3)而(4)举3.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蜀山兀,阿房出:形容词作动词,指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3)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从北面,向西面。(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车。(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作状语;“弦”,名词作动词,弄弦,弹琴。(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词的意动用法。(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灭族。(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前者指收藏的珍宝,后者指聚敛的金玉。(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哀;“鉴”,名词的意动

3、用法,以为鉴。4.文言句式(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省略句,长桥卧(于)波。(2)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结构后置句。(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5.翻译句子(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译文: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译文: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三、名言警句课文名句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

4、土!6.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作者简介杜牧(803852),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早年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晚年趋保守消极,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工于诗、赋、文、辞,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议论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地用古文的写作方

5、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合称为“小李杜”。二、背景展示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曾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古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

6、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三、文体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而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文白对照玉珠宝等物。剽: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脉络梳理阿房宫赋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

7、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多,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文章极尽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旨在说明秦统治者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因此,文章前面所进行的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文章最后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答:_答案当时唐朝面临国势衰微、内败、外敌入侵的形势,作者希望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然而统治者沉迷声色、荒淫无度。作者这样写意图给统治者以启发和警示,在文中彰显主

8、旨的作用。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为“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两个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阿房宫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筑成的,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作者目睹社会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

9、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运用示例人生一世,难免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失败。失败之后,很多人往往会为自己找出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殊不知造成错误导致失败的人恰恰就是自己。正如杜牧在分析战国乱象时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成功与失败在所难免。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在失败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无须后悔,无须伤感,无须痛苦,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可以轻松驾驭生活之舟。2.课外素材“

10、金孔雀”青春无悔,融入祖国蓝天2016年11月12日,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空军上尉,二级飞行员,牺牲时年仅30岁。余旭是我国首位歼击机女飞行员。截至目前,包括余旭在内,中国也仅仅有4名能够开三代机的歼击机女飞行员。在八一飞行表演队里,她被喻为“金孔雀”。2009年,余旭和她的姐妹飞行员们,驾驶着战鹰,出现在国庆60周年大庆的空中分列式中,以整齐的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为了能够在自己钟爱的蓝天上驾驶战鹰,余旭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全心投入到了飞行之中。她曾这样说过:“不管每次训练多么辛苦,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退缩过。我觉得青春是无悔的。

11、”余旭坚定地告诉别人:“我坚守歼击机飞行员是在干事业,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这是无上光荣与自豪的事业。我喜欢蓝天,我喜欢飞歼击机的感觉,那种感觉很自由、很酷。再说,国家花了大力气培养我,我要一直飞下去。”点评特技飞行表演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歼击机飞行绝对是勇敢者的事业,成为歼击机男飞行员难,成为歼击机女飞行员则是难上加难。放眼世界空军,歼击机女飞行员也是凤毛麟角。敢于挑战极限,敢于超越自我,是余旭训练中的信条,更是我国歼10飞行员们的铮铮誓言。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只缘身在此山中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2)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

12、座谈会。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殊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3)“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原因。岂不闻秦爱纷奢,然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才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3)“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

13、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赂者丧。故曰:弊在赂秦。由此观之,秦在六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受贿。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行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受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3)“非也,非也。”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谏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则

14、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他很自信地说)(3)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愣,“没有。”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呜呼,秦国方统一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3)“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3)(4)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散会!”(1)思悟要点(1)你认为该作文的突出亮点是什么?提示别出心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