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13847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孟子》三则课时作业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九孟子三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蹴(c)畎亩(qun) 傅说(shu)B拂士(b) 曾益(zng) 所恶(w)C不辟(b) 勿丧(sn) 不屑(xi)D万钟(zhn) 版筑(bn) 胶鬲()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_(2)衡于虑_(3)入则无法家拂士_(4)故患有所不辟也_(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词类变化。(1)必先苦其心志_(2)劳其筋骨_(3)饿其体肤_(4)空乏其身_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

2、一项是()A此之谓大丈夫B贤者能勿丧耳C管夷吾举于士D发于声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担子)C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7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成语大搜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写序号)

3、温故知新舍生取义愚公移山择善而从任重道远诲人不倦一鼓作气见贤思齐(3)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一)2018深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

4、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礻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必先苦其心志_(2)困于心,衡于虑_(3)王数封我矣_(4)而子辞_9翻译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10请结合甲文,分析孙叔敖为什么让儿子“请寝之丘”。(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

5、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 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飞龙:指皇家。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

6、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断两处)(2分)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1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翌日,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A沈宣词B客C王公遂 D李公蔚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答题技法详见听课手册P55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提示:直,价值、价钱)15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卖出去;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2分)1

7、6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4分)17请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写作技法详见听课手册P55 详解详析1解析 A“说”应读“yu”。2(1)“曾”同“增”,增加。(2)“衡”同“横”,梗塞,不顺。(3)“拂”同“弼”,辅佐。(4)“辟”同“避”,躲避。(5)“得”同“德”,动词,感激。“与”同“欤”,语气词,表示反问。3(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4解析

8、 D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解析 D“声”的古今义都是指声音。6解析 D“过”的意思是“犯过失”。7(1)示例:孟母断杼、韦编三绝、曾子杀猪、颜回好学、颜回拾金等。(2)(3)示例一:我同意这种做法,因为好的环境有利于成长成才。示例二:我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一个人的成才关键在于自己。8(1)使痛苦。(2)通“横”,梗塞,不顺。(3)多次。(4)推辞。9(1)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要注意对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所以”翻译为“用这些方法”;“动”翻译为“使惊动”;“忍”翻译为“使坚忍”;曾,同“增”,增加。答案 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

9、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2)(孙叔敖)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1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旨的理解,要求根据甲文分析原因,因此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结合甲文”。答题时要求不仅能翻译出乙文中孙叔敖让儿子“请寝之丘”的原因,还要能用甲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去解释孙叔敖的这一举动。答案 甲文强调人要有忧患意识,做事要有远见,孙叔敖认为寝之丘地方贫瘠, 名声不好,楚国人畏惧鬼,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请封这个地方可以长时间拥有, 孙叔敖的忧患意识和长远目光荫庇了后人。参考译文乙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

10、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11解析 BA项,“足”分别为“使满足”“值得”的意思;B项,两个“度”均为“估计,推测”的意思;C项,“是”分别为“这样”“判断动词”的意思;

11、D项,“市”分别为“动词,买”“名词,集市”的意思。12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谒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此句中,“他日”表示时间,后面有“谒”和“问”两个动作,因此应在“他日”和“公遂”后面断开。答案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13解析 C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题目要求选出语句中省略的主语。联系上文“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或者下文“因求前所直售宣词”,不难判断出这里省略的主语应为“王公遂”。14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括号内对“直”的“提示”。同时还要抓住关键词“许”(答应)、“遽”(就)等,注意将所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还要将后半句的被动句式(即“为所”)翻译出来。答案 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15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词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上下文情节进行词意推断并阐释理由。上文提到王公遂与沈宣词都不能驯服此马,下文“李公蔚市贡马”并得到了马,故应为“买”之意。答案 此处的“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